•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淘商院|淘宝卖家论坛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淘商院公众号

为什么宁波会成为副省城市和计划单列市?

[复制链接]
Lily8911 发表于 2020-8-2 13: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宁波跟其他四个计划单列市在历史上和80年代的实力都不是一个级别的。大连,青岛是民国时的直辖市,厦门是台湾海峡西部重要城市,有政治意义,在民国的时候也相当有名。深圳就更不用提了,现在四个一线城市之一。有人传宁波的计划单列市是因为香港的宁波帮在中央活动,要给宁波地位才给国家投资,于是邓总设计师大笔一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20

123457648 发表于 2020-8-2 13: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得对,宁波跟其他四个计划单列市在历史上不是一个级别的。
由于我国两千年以来的行政区划中,县是最稳定的区划,因此我们以【五单列城区】成为县级治所起算:
大连市
汉元封四年(前107),置沓县,隶属幽州部辽东郡,县治可能位于今旅顺口区或甘井子区境内;
晋以后为高句丽所夺,建置难考;
辽重熙二十年(1051)前置苏州安复军节度,来苏县附郭,治今金州区城区;
金皇统三年(1143)废州为化成县,属复州(治今瓦房店市复州城镇);贞祐四年(1216)复置金州,县附郭;
元初,撤废其州县;世祖中后期,置金复州屯田万户府直隶辽阳行省,治金州城;
明洪武八年(1375)于金州城置金州卫;二十年置金州中左所,治今旅顺,隶辽东都司,属金州卫;二十八年废州县,专行卫所;
清顺治初,金州城(也作“宁海城”)已设佐领;康熙二十六年(1687)设城守尉,隶属熊岳副都统(治今营口熊岳城);雍正十一年(1733)置宁海县;道光二十三年(1843),移熊岳副都统驻此,城守尉移驻盖州,并裁县设金州海防同知,是为金州厅;光绪二十四年(1898),厅境为俄国强租,厅城仍属中国;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继承并占领厅城,置关东州;
1945年11月,旅大解放,置大连市、旅大行署区,大连市隶旅大行署区;
1950年10月,改旅大行署区为旅大市(东北大区直辖市);1954年6月,旅大市降格为辽宁省辖市;1981年2月,旅大市更名为大连市。
青岛市
清设东海关多口于胶澳;清末,山东登州总兵移驻胶澳,建总兵衙门于青岛村;
1897年11月,德国占领青岛湾;
1922年12月,胶澳租借地正式收回,置胶澳商埠局;
1929年7月,正式成立青岛特别市,由中央直辖;
1945年,民国山东省政府来驻;6月,青岛解放,降格为山东省辖市。
宁波市
唐初,置明州;821年,徙州治于三江口,后鄞县附郭;
北宋初年(999年),置明州市舶司;
南宋,升明州为庆元府,隶两浙东路;
元初,改庆元府为庆元路,隶江浙行省,浙东道来驻;1367年12月,方国珍降明,复为明州府;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改明州府为宁波府,隶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宁波市舶司、宁波卫驻府;
清初沿袭,分巡宁绍台道、浙江提督驻府;后分设浙江水师提督驻府,陆师提督移绍兴,旋复;清末,设浙海关于府,由宁绍台道监督;宁绍台道加兵备衔;
1912年,裁宁波府,鄞县驻城,隶浙江省;1914年6月以清末宁绍台道区域置会稽道,治鄞县,1927年废;同年,划鄞县城区置宁波市,1931年废;
1949年5月,鄞县解放,以城关置宁波市,隶浙江省。
厦门市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永宁中左所,隶福建都指挥使司,属永宁卫;南明永历九年(1655年),郑成功改中左所为思明州,不久废;
清雍正五年(1727年),兴泉道(后为兴泉永道)移驻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立闽海关厦门口;
1913年2月,以清末兴泉永道区域置南路道;1914年,析同安县置思明县,改南路道为厦门道,驻思明县,隶福建省;1938年5月,日占厦门,置厦门特别市,后由维新政府管辖;
1945年10月,厦门解放,置厦门市,属福建省。
深圳市
东晋咸和六年(331),分南海郡(治今广州)置东官郡,设宝安县附郭,治今南山区南头古城;
隋开皇十一年(591)废郡,地入广州总管府;
唐至德二年(757),改宝安县为东莞县,县治迁今东莞莞城;由此始,今深圳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境内无县以上建置;
明洪武十四年(1381),置大鹏守御千户所(治今大鹏古城)、东莞守御千户所(治今南头古城);万历元年(1573),置新安县,治原东莞所城;
1914年,改新安县为宝安县;
1979年3月,国务院撤销宝安县设深圳市,隶广东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风无痕0717 发表于 2020-8-2 13: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邓小平问包玉刚有什么要求的时候,他希望中央能考虑将宁波列入计划单列市。这是在宁波电视台的记录片上看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Mirandawsj 发表于 2020-8-2 13: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答主对历史很无知呀。宁波从唐宋起就是东亚海上贸易的中心节点,是唐宋三大港之一,历史上可以并列的是泉州和广州,但泉州和广州更多走的是南洋和西洋航线,而中日、中朝贸易的中心在宁波,可以说历史上明州和广州才是并列的。近代因为上海的兴起,尤其是太平天国战争的影响才迅速衰败。1952年整个浙江的人口都没恢复到1852年的程度。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情况,现在只是渐渐恢复到历史上应有的地位而已。
另外明州作为海上节点的时间可远早于五口通商,他的相对地位巅峰其实是在明代,到什么程度呢?丰臣秀吉征朝,打算入住大明国,天皇去北京,把大阪城搬来宁波府。
对了,说文化底蕴这个事情还得说历史,装逼的说法叫做三代出一个贵族,而这点全国唯一能胜过宁波的只有千年苏州府了。从宋代开始宁绍地区人才辈出,有文有武:王阳明、黄宗羲、朱舜水、万斯同;董志宁和六狂生。这种文化底蕴和岁月积累也不是其他四座完全崛起于现代的计划单列市所能比的。现代宁波籍的院士也和苏州并列一二。从这个角度讲,在五座计划单列市中也是只此一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457665 发表于 2020-8-2 13:19:5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eixin.qq.com/r/bSkwKG7E-TOCrSpL93x- (二维码自动识别)
首发于大地理观
写文章






我不是宁波人,但我供职的媒体,做过一些跟宁波有关的深读题目。
我对宁波兴衰的总结就十四个字:大明朝撸掉“大明州”,小宁波缔造“大上海”
不过,条件和底子摆在那里,瘦死的宁波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所以这是,一个实力大于名气的地方。
我跟人开过一玩笑,说宁波的汉语拼音发音,影响了它的传播。
国内一二线城市中,唯一一个以“o”音结尾的地名,所有的汉语元音字母中,“o”能够单独组合(不包括双元音词)的辅音只有:b、p、m。从流传度上来说,比其他读音难度更大。
b 是个爆破音,发音有需要爆破;偏偏又遇上“o”,发音需要冲破空气阻力较大。说白了,就是拗口。而那个朗朗上口的用了七八百年,已经形成品牌效应的“明州”,却不幸被朱元璋摘掉了。


如果一个地方,跟王朝的国号相同,那他的命运很可能会因此而一波三折。
唐代得名的海港城市明州,到了明朝,被王朝的统治者取了个新名字——宁波。
在浙江,宁波的综合实力是仅次于省会杭州的存在。不过,它的名气远远不如后者。但是,它实际的地位显而易见: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宁波-舟山港,吞吐量已超过上海,是中国目前吞吐量最大的海港。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一位来自浙江明州的文人单仲友,向太祖朱元璋提出建议,大致意思是:“明州与国号相同,此为大不尊,希望皇上修改地名,以示国号神圣。”朱元璋认为有理,就将明州改为“宁波”,取“海定波宁”之意。在此之前,“明州”已经使用了五百多年。
改名,只是这座东海港城曲折命运的开始。
放在今天的中国,宁波位居“二线中城市”,排在本省杭州之后,甚至名气(不是实力)不如同级别的厦门、青岛、大连。
这是1700年至2000年,中国城市国际知名度的排名:1900年以前,宁波知名度一直大于杭州;《马关条约》杭州开埠,加上省会的知名度,杭州的国际知名度逐渐超过宁波。



若时光能够倒流,穿越到明代,甚至更早的“明州”时代,你会发现:
那个时候的宁波地区,曾长期是今日“北上广“般的存在。尤其是,作为东方大港的“明州”、
“宁波”,这座城市是欧洲、日本人最熟悉的中国地名之一,是令他们无比神往的梦之都。


句章(今宁波)是春秋时期重要的军港和航运中心,吴、越国的军事商业活动。



春秋 宁波地区属越国,越称霸东南,曾“乘舟”和“戈船”(战舰)飘洋涉海,且拥有水军。越国水军在宁波地区营建要塞,是我国最古老的港口之一。
秦代 设置宁波的前身——鄮县,包括今宁波江东区和今鄞州区东部、北仑区及舟山群岛,治所在今鄞州区。
唐代 公元625年,废鄞州,鄞、鄮、句章三县合并称鄮县,地方志称为“大鄮县”。到了公元738年,鄮县分慈溪、翁山、奉化、鄮县四县,设立明州管辖它们。也就是这一年开始,大唐的明州港开始成为国际港,标志是设立了海关——市舶司。公元743,著名的高僧鉴真东渡,途中船舶失事,在这里获救。9年后,日本孝谦朝3艘遣唐使船驶抵宁波口岸,这是历史记载,明州接待的第一批海外来客。


唐代,明州与扬州、广州为三大港口;宋元,明州与泉州、广州为三大港口。
宋代,尤其是南宋,开创了属于中国的航海时代。但是,主打游牧文明的元朝,主打农耕文明熏陶的明朝,虽然沿海港口得到了保留,但其统治者对大海有一种敌意。大航海时代到来前夕,“海禁政策”来了。元代就推行了部分海禁,到了明朝初期洪武年间(1367年),“片板不得下海”禁令发布,包括海港贸易在内的商业活动遭到大棒政策。
海港城市的社会经济,几乎以大海为生命。从明代起,这座靠海吃海的沿海城市,走向了大转折。海禁施行后,宁波仍然是朝廷与周边“朝贡”贸易的指定登陆地。这种贸易几乎没有利润可言,港口商业与经济名存实亡。到了后来“争贡事件”发生,朝廷彻底关闭宁波市舶司。


欧洲人先知“宁波”,后知“浙江”
帝国东南一个个港口,明王朝眼中的是非之地,却是欧洲商人向往的乐土。而直到海禁时期,他们仍没有放弃对“明州梦”的追求。很多欧洲人在地图上仍然标识“明州”。“明州!明州!”“宁波!宁波!”海禁,并不能挡住商船对东方的向往


    《1375年加泰罗尼亚地图》被称为“中世纪最好最丰富完备的一幅世界地图”





在这个地图上,在中国东南沿海区域MINGIO(明州),被标注在突出的位置。绘图者并没有到过中国,却能把明州准确地置于刺桐(泉州)和杭州间。说明欧洲人对明州进行过详细考证和研究。这一年是大明王朝的第八个年头此时欧洲人恐怕不知:这座大咖级的世界级海港,已经改名宁波。


1570年,大航海运动如火如荼。宁波的大门虽然被朝廷关上了,但欧洲各国商船仍然对这里充满了向往:1570年的世界地图上,LIAMPO(宁波)海域,依旧航线如织,民间贸(走)易(私)繁盛。





更为有趣的事情是,早期绘制的国外地图上,“宁波”竟然早于“浙江”出现。在葡萄牙制图学家陀拉多1571年绘制的地图上,华南地区准确地标有“广东”;在浙江沿海区域内,作者用大写字母标上“LIAMPO”(宁波)字样。显然,作者不知有“浙江”省名,却知道“宁波”的所在。这里所说的“宁波省”显然是浙江。宁波海外知名度大,当时不少欧洲人:只知宁波,不知浙江。



14世纪二三十年代,宁波第一次出现在欧洲人的游记中。半个世纪后,宁波第一次被准确地标注在世界版图上。顺着航线,葡萄牙商人纷纷来到宁波。
贸易来往中,不仅欧洲人向往宁波,而宁波商人也曾到达过欧洲的贸易腹地。学者金国平经过充分考证后认为:16世纪40年代西班牙人的船队带着宁波人漂洋过海,宁波人很可能是最早到达欧洲的浙江人。


日本的航海史,半部在宁波
向往宁波的,不仅是西洋人,还有东洋人。因为地理位置的一衣带水,日本人跟宁波的交往,要远远早于欧洲人。
1975年5月,一位叫崔亨根的韩国渔民出海捕鱼时打捞上来的6件瓷器,竟然让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新安郡海域变得热闹起来:一批又一批考古队伍纷至沓来,8年时间来来回回地跑了好几十趟。经过10次大规模的探察、发掘、打捞,海平面下拉出了一艘锈迹斑斑的沉船。这艘14世纪早期的沉船,是现存最大的中国古代商船。出海的时候,船上装载了两万多件瓷器。商船的出发地是元朝庆元路明州港,商船目的地是日本,因路遇风浪在朝鲜半岛西南海域沉没。
    东洋陶瓷史地图 @ 株式会社地理情报开发(日本)



震惊全世界的“新安沉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宁波与日本之间的商贸来往,沉船的神秘面纱背后,是一张繁忙的东亚海上贸易图。
    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图 @ 2010地理情报开发(日本)



唐朝开元年间,明州港正式“开埠”,其第一批有记载的海外使者就来自日本。那是公元752年,日本孝谦朝3艘遣唐使船驶抵明州口岸,开始了宁波1250余年对外开放史:从唐朝到元朝日本、朝鲜、东南亚以及中东商人蜂拥而至,宁波三江口一带桅樯林立、千帆竞渡。
对于日本人来说,清代以前,他们最熟悉的中国地名大概是便是宁波。最澄、荣西、道元、雪舟等最著名的日本留学生,都是在宁波登陆后进入中国内地的。丰臣秀吉曾轻狂地做过这样一个黄粱美梦:“乘日本船渡海,居守宁波府!”,进而以此为根据地号令亚洲全域。佛教、书画、戏剧、造船、建筑、书志、茶文化、官僚制度、农业技术……诸多领域中,这座中国东南沿海的港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日本。在许多日本学者看来,假如没有宁波,日本历史就要重写!
明初就实行了“海禁”,禁止民间贸易,但中日间的“朝贡贸易”并未禁止。这种贸易是一种非商业性的不对等贸易,各国到大明进贡往往能得到丰厚的赏赐。即便海禁之后,中日之间,或者说,宁波与日本之间,这种密切关系一直保持到嘉靖时期。
正是因为这种不对等,使团之间才发生了冲突,最终爆发了嘉靖二年(1523年)“争贡事件”。明朝日本进入战国纷争时期,每个利益集团都想“代表日本朝贡”以换回丰厚中国物品。这一年,日本的两个使团为争夺朝贡资格引发一场流血冲突,发生地就在宁波海关(市舶司)
在“祸起于市舶”借口下,明朝礼部贸然撤销了宁波市舶司,持续数百年的中日朝贡贸易走到尽头。海禁,对于宁波来说,是被剥夺了自由贸易权改名,只是被剥夺了姓名权。但这回,完全关闭了市舶司,相当于对港口判了一场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此事发生,因倭人而起,明初又有过倭寇侵扰、劫掠东南沿海的恶迹。过去很长时间,日本跟宁波关系密切——尤其是,日本使团中就有一位叫宋素卿的华人,是宁波人,他参与了争贡事件,并给朝廷留下了极坏的印象。
综合这些迹象,宁波,必须要背这个锅了


天然良港,死于海禁
以上我们说了:宁波这个地方,无论是西洋人,还是东洋人,都特别向往。那么:它到底牛在哪里?它为什么从唐朝到元朝,一直是全国“三大港”?即便被国家改了名,它为何还能被王朝作为朝贡地?
接下来就要回答:“宁波”制霸海上丝路的优势是设呢?
大家都知道大运河,先是隋唐大运河,从长安、洛阳到扬州,然后通到扬州、余杭,后来元代继续开凿,把大运河通到了北京。这些知识的传播,无形中就给人一种误解:大运河的终点是杭州。

这是大家经常看到的大运河线路。但是,大运河在杭州并没有停下脚步,杭州——绍兴——宁波这是一段叫做浙东运河的伟大工程,其开凿的其目的就是——通向大海!这又何尝不是大运河的终极目的之一呢?



也就是说,大运河并不是封闭的内河,而是与大海相通的运河!之所以大运河后来被理解成“京杭运河”呢,一是京杭运河首先出自乾隆皇帝口中,这是名人效应;二是乾隆下江南,位于江南核心区的杭州,很容易被人记住,而宁波,虽然是运河的最终目的,但它在江南的边缘地带,明清不重视沿海,所以就把它在宣传中忽略了,继而让后人误解为“京杭运河”——当然,这么叫,在话语权上更有优势。


实际上呢?在大运河最辉煌的年代,沿岸地区,其实都是海港——宁波的航运腹地。那么,大运河出海口,为什么是宁波?为什么必须是宁波?
    从中国沿海位置来说,东海与长江口附近,这一带南北海运枢纽,这是由腹地、区位决定的:长江口以南的浙江到广东沿海,海岸线曲折,港湾密集



从这张古地图我们可以看出,冲积形成的沙岛与基岩质的群岛,分列长江口南北。自然条件,决定了长江口、钱塘江口都无法出现良港:长江口淤泥堆积多,水域太浅;海岸线平直,港湾几乎没有,现在的上海港深水港区,租借的是浙江的洋山岛
黄海海域的上海、江苏到山东南部为砂质淤泥海岸,有大片大陆架延伸,海水浅,无法停靠大吨位船舶,岸线平直,则缺少避风港。


    长江口海域遥感图



京杭运河的终点杭州在钱塘江口,那么这里可以形成港口吗?
答案是不能。钱塘江的喇叭口,是世界上涌潮最强烈的入海口,潮水的冲击让这里无法进出大型船只。
    钱塘江口杭州湾遥感图



从地图上再向南挪动,浙东运河、甬江与大海相通的地方就是宁波了!它处在中国海岸线的中心位置:港阔、水深、浪静、风平,它南通闽、粤,东临日本,北望朝鲜。更难能可贵的是,宁波东南有天台山脉和舟山群岛,可以成为阻挡台风入侵的天然屏障。
宁波甬江口及附近海域遥感图



每年夏天,北赤道暖流从宁波港流过,进入日本沿海冬春季节,北冰洋寒流绕经日本,流入东海。这样有规律的洋流,为两国之间开辟了天然航线。
唐代,中日之间正式开埠,是因为这一时期,航海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我们的历史埋没了 许多航海家的名字,但借助日本史料我们得知,唐代光宁波地区就有30多位航海家,最厉害的一个叫张支信。842至863年间,他4次往返中国和日本之间,并创造过最快的航海速度。


有一篇为嘉靖时倭寇翻案的文章,说那时候日本航海技术太差,数月到不了中国,这样来抢劫不划算云云;其实,重新审视倭寇问题,不是什么坏事,但拿航海技术来解释,就不太合适了。如果明代航海技术不行,又何来下西洋壮举,如果明代航海技术不行,东南沿海走私集团与日本、葡萄牙人的航海活动,难道都是幻觉吗?


以前的宁波港,不仅仅是今宁波大陆沿海,还包括了今舟山群岛大部分地区,一个如此优越的港湾区域,怎能不吸引人呢?



1541年,明嘉靖在位的第二十个年头,后来成为抗倭英雄戚继光,此时才13岁这一年冬天,几艘葡萄牙船只在中国南海洋面缓缓前进,海雾散去,瞭望台上的水手兴奋地看着前方,出现在他们视野中的地方,是明朝治下的澳门
    1818年张宝《澳门远岛》木版画





来中国的葡萄牙商队,并非只去了澳门。至少在,至少在1524年,葡萄牙人来到了浙东海,在一个叫“Porto Liampó”的地方扎营,“Porto Liampó”翻译成中文就是“宁波港”。前不久的1523年,最后的朝贡官方港口宁波已经海禁。这里“宁波港”应是宁波府辖区的明代私人贸易据点——双屿港。那里因民间贸易而繁荣,聚集着东西方许多海盗和 商人,被很多学者称为“16世纪的上海”。



1524至1548年,中国、日本、葡萄牙商人常常在这里展开三角贸易,每年的贸易额超过300万克鲁查多(即后来葡萄牙通用的货币埃斯库多)。当时,这是一个惊人的贸易额,因为葡萄牙首富达·伽马的年薪也不过1000克鲁查多 。
欧洲文献中首次提到“宁波”,比葡萄牙人到达这里早了两个世纪。浙江大学龚缨晏教授称:西方关于宁波的最早文字记录,来自一位叫鄂多立克的修士,他在《鄂多立克游记》中写道:“Menzu(即“明州”)此地船只如此之多,不仅你耳闻之后不太会相信,即使你亲眼目睹之后可能也会感到难以置信。”
    “剿倭”官军摧毁双屿港 绘图/徐卢男



    明嘉靖时“倭寇”侵扰区域范围



其实我不想谈、甚至想回避明倭寇问题,因为它远比想象中要复杂,远不是“英雄般”肯定或“翻案式”否定,所能概括的。但是,为了引起误会,还是要梳理一二。
16世纪双屿港的繁荣,在朝廷眼中当然是“非法的”。1548官军将这些人以“倭寇”的名义绞杀——当然不可否认,里边有许多人,常在日本诸岛活动,有明朝人,也有日本人,也有葡萄牙人、荷兰人
站在王朝统治者立场,这些海上据点,是不安的因素,作为农耕文明的王朝,闭关锁国带来的思维,更是无法看到:当时,全球化的第一次浪潮已经全面铺开,推动海洋文明、开展海洋贸易是大势所趋。
彼时,宁波、温州、台州等沿海居民也已经深度参与着这场大变革,并给自身生活带来了改善。双屿港,是浙江,乃至东海领域最大的贸易场所。“一叶之艇,送一瓜,运一罐,率得厚利……三尺童子,亦知双屿为衣食父母”(朱纨语)。


对此,内地平原居民可能会一是费解不理解:“没有了大海可以种地嘛。”
但是,宁波所在的东南沿海,不仅是水乡、而且是“山乡”,对于人多地狭的沿海人民,航运、贸易、大海就是命根子,海禁对沿海人民来说,极其致命。走私,或许结局不好,但总比等死好百倍,铤而走险的民众,加入了劫掠的海盗,或走私的海商队伍。从这个意义上说,将打击走私集团的行为,上升为反侵略战争,的确有些夸大,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走私队伍不排除有日本浪人侵扰劫掠中国百姓。
有人说,须将戚继光、俞大猷等人,拉下神坛——这本是个伪命题。此二位是朝廷命官,为朝廷做事,执行的国家政策,即使在大明时期,也未曾登上过神坛,又何来拉下(至于后来如何走上神坛的,应该是近代抗战时期吧)在军事方面,他们的确是出色的天才——无论他们的对象是谁,都无法否认其军事家的地位。
关于嘉靖倭寇队伍的中、日人员构成,基本已有定论,而且明人都没避讳(“大抵真倭十之二三,从者十之七八”。《明史》),保守估计,大明籍人占了七成。被视为倭寇大的道理大概是——这批人的作战方式的确是“倭式”的,从兵器到战法,机动灵活,适合流窜作战,戚继光的鸳鸯阵,正是为对抗“倭式”战法而发明。
不过,这些人毕竟不是日本正规军,更像是拥有倭人作战方式的国际走私武装
关于倭寇问题,把其说成“反侵略战争”的确值得商榷但直接说成“镇压先进的海洋文明”,似也矫枉过正。查史料,明朝高层也并未把这个事塑造成可歌可泣的事件;而万历年间的“壬辰抗倭”更被王朝重视,它(朝鲜之役)和播州之役、宁夏之役,一起被列入“万历三大征”
戚继光等人的军事行动可以看成,“明朝肃清中国沿海国际走私集团的行为”,而对象的国籍问题,似乎并不重要。
如果非要宣传反侵略的抗倭,不妨可以多宣传下万历年间李如松等人对日本正规军的功绩。戚继光从来不是神,他就是一个军事家,执行了一场任务而已,虽然没有杀多少真倭,但也没必要背上“刽子手”的之骂名。
且不管出发点如何,执行“海禁”政策、打击自由贸易,对沿海地区,尤其是宁波这样的港口城市,其打击是致命的的,而且宁波下一次重新对外开埠,已经是三个多世纪后的1844年了。而戚继光等人的军事行动,并没有从根本上禁绝走私,反而让走私更加严重。走私问题并不是灭绝的,而是因为隆庆开关恢复开埠,问题反而就迎刃而解了。
海禁、港口经济危机、海洋经济崩溃过程连锁反应是这样的:
海禁➩贸易中断➩港口废弃➩商铺进出货源断供、码头工人水手失业、航运商人破产➩城乡经济命脉崩溃➩地下走私猖獗➩合法贸易转为“非法贸易”


简单总结一下明代宁波遭遇了三次大的不幸:
第一次:名字跟国号冲突,发展了七八百年的“明州”品牌被撸掉了。
第二次:日本人争贡事件发生在宁波地盘,让高层对其更加不信任,关闭了海关。
第三次:倭寇作乱,宁波因为对日贸易牵连,几乎被判死刑。
据宁波著名文化学者周时奋先生(已仙逝)考证:港口经济繁荣的时候,宁波城是一座“比威尼斯还威尼斯”的水城”,“在宋元至明朝中期,如果有一架直升机俯瞰宁波城全貌,那座梨形的罗城,就像浸泡在水中的一个岛屿。两片水——日湖和月湖,像两条臂膀把宁波城紧紧抱在怀中。”宁波城水系的淤塞,跟海禁政策的时间,是一致的。
    《宁郡地舆图》为清道光以前绘制的宁波城市地图,右上角有海运大船、内河小船,城内街道、建筑、商铺、桥梁等等一一俱全。此图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晚清宁波城内街巷,堪比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只是再也没有了繁盛的码头



    英国人手绘的19世纪40年代的宁波入海口。



没有了港口贸易,曾经遍布城内外的河流水系就失去了航运价值。时间一长,湖泊开始淤塞。清初,宁波月湖“广长减十之六七,而所有汀洲岛屿,不可复识”,从1374年关闭市舶司到1844年重新开埠宁波港在470多年岁月里(朝贡贸易作用有限,几乎不产生GDP),几乎是处于荒废状态。


海禁期间,宁波外港——双屿(今属舟山,当时为宁波府辖区),顽强的民间私人贸易,还是坚挺了一段时间。不过,一座富可敌国的港口,最终成为了一片废墟。如果明朝政府当时能网开一面,因势利导地走开放之路:实行“内陆重农、沿海重商”的双轨制,那里或许会成为一个拥有主权的“香港”或“澳门”。
英国人到达宁波,比葡萄牙人晚了两个世纪1683年,英国商船抵达舟山、宁波一带;1698年,英国人设红毛馆于定海(时属宁波府管辖)街头泥城;17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船一艘前往宁波试求通商。此时,清朝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官方贸易”通道,只留下广州一口。
但是英国人不满足,并且十分看好宁波及其海域。当时,英国人对宁波投资额:101300英镑;对广州投资额:40800英镑;对厦门投资额:34400英镑。
宁波的商业地位远远胜于厦门和广州,两百多年后,英国人发动鸦片战争,并没有在珠江口登陆,最终还是通过宁波的镇海、定海打开中国大门的。而当时他们的首要索取对象,并不是香港岛,而是是宁波东部的舟山。
    打开宁波大门的镇海之战



英国人从宁波镇海打开江浙地区大门。中英《南京条约》
迫使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 。从明初海禁没自由贸易,到到1844年宁波重新开放经历了近500年。对于一个以海洋为生的港口城市来说,时间已经太久,错过已经太多。而宁波本地形成的商帮集团,因为本地没有市场,也逐渐流失有的南下了,到了香港;有的北上了,去了上海。
上海和香港的崛起,是开放造就的繁荣,但决定因素不再是港湾,而是人才和资本。


近代开埠,甬人入沪
机会总是此消彼长的,宁波港逐步走向衰落的时候,对岸长江口的小县城上海却悄然崛起,我们前边提到:宁波建港的自然条件优于上海,那为什么最后上海还是胜出了?
答案是:长江流域腹地与商业资本强大。到了清末,贯通南北的京杭运河,逐渐被贯通东西的长江航道所取代——一是长江沿岸通商口岸开放及经济崛起所致,二是太平天国等内乱对运河沿线的破坏,加上黄河1855年改道,导致更多投资从运河沿线转向长江沿线——此前松江府的上海县,就成了这样一个资本汇聚之地。
宁波的优势:天然港湾众多、区位面向大海、海运优势明显;宁波的劣势:山脉阻隔,内河航道狭小,经济腹地狭窄
上海的优势:长江航道畅通、平原开阔坦荡、经济腹地广阔;上海的劣势:泥沙堆积河口、缺少深水良港。
跟“靠海吃海”的宁波不同,上海城市的壮大,最早的强项是长江航运和商业资本。
鸦片战争后,外国冒险家蜂拥而至,在黄浦江畔建筑了码头、仓库;19世纪70 年代,上海港成为全国的航运中心。
这个中心,是用钱烧出来的,为了把这个大蛋糕做好,外国冒险家和投资者是不惜加大投入的。外国人一开始并不愿意插手太平天国与清朝的内斗,甚至还与天平均合作过。随着太平军节节败退,又进攻上海。好家伙,这下外国人惹毛了,赶紧拿起火枪跟太平军开火,就是为了保住上海这个商业资本中心,这是他们苦心经营的地方。
十余年的太平天国动乱,促使广东、福建、宁波,的投资转移到上海。既然上海港口条件不好,那就用钱来改变,造出一个江海联运的大港。1905年成立的上海浚浦局,专门负责疏浚航道。1906年到1911年,疏浚航道的费用达到了773万两白银,占到当时上海港年税入的12%

宁波港虽然荒废了,但“宁波元素”并没有沉沦,著名的“宁波商帮”抢滩上海,推动上海发展和崛起——当然,对于宁波本地来说,这是人才的外流。
比如,首次将轮船引入商业领域的依旧是宁波人。1854年冬天,宁波船商从国外购买了一艘轮船,取名“宝号”。“宝顺号”的主要任务是为海上商船护航,是中国第一艘商用轮船。
    宝顺轮开进甬江口 绘图/刘震宇



不光城市建设,在传统的航运领域,宁波被上海迅速取代 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港口腹地的丧失殆尽,宁波港最终成了上海的支线港口,几乎不参加直接的对外贸易活动。
到了1937年,宁波港船舶载,重量已经不到上海的1/10。在孙中山的《实业计划》中,宁波仅与葫芦岛、烟台、温州等港口一样,是一处无足轻重的“三等港”。一座千年商埠,最终在国际航运体系中被慢慢遗忘了。





“一城烟雨半东南”,描写上海之大;“全城烟囱三支半”,形容宁波之小。上海外滩,已经是个今人熟悉的名词,而外滩的最早版本,来自宁波。随着宁波人入沪,“外滩”这个词也被搬到了上海。
    晚清彩色地图中的宁波三江口和老外滩



上海人乐于叫宁波人“小宁波”,更以“阿拉上海人”为豪。不过,“阿拉”来自宁波话里的“阿拉宁波人”,而土著上海话原有的“我伲”,已经很少被人提起了。
上海城市崛起过程中,“小宁波”们是中流砥柱。从1852年到1948年,宁波人用占当时上海1/5的人口,创造了上海的1/3财富。
在上海,国人创办第一家银行、第一批保险公司、第一家信托公司,均出自宁波商帮之手。
除了缔造上海,宁波商帮还推动了天津、武汉的崛起;抗战时期香港经济的繁荣,多有宁波人之功。这正如民国年间出版的《中国商业地理》所言:“上海者,即曰宁波人之上海。”
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都是“宁波帮”:
张敏钰,台湾的水泥大王
王传麟,台湾棉纺大王
傅在源,东京的杂粮大王
张济民,新加州地产大王
陈廷骅,香港棉纺大王
曹光彪,香港毛纺业大王
李惠利,香港钟表大王
邱德根,香港娱乐大王
包玉刚,缔造了香港船业王国
邵逸夫,缔造了香港TVB传媒王国
大港归一,明州复明
复兴再牛的地方,强如魔都上海,也不可能把所有经济功能包揽,发展更不可能十全十美。比如,从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至今,航道水深问题就始终困扰上海港。当代,上海斥巨资在浙江洋山岛,兴建深水港区。不过,洋山港潜力总有用尽的一天。
于是,宁波终于迎来了复兴之机。20世纪70年代末,海运荒废已久的,宁波的滨海到处是白茫茫的芦苇荡,曾远渡重洋的伟人敏锐地发现了地图上的秘密:
1979年,邓小平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圈出了深圳特区。1984年,他又在东海边画了一个点,让宁波港重新复活。他老人家特别指出:“宁波的优势有两个,一个是宁波港,一个是宁波帮”,“要把全世界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跟上海港比,宁波的优势是水深,劣势是腹地。改革开放后,宁波港重新释放活力,交通环境的改善,让上海的“腹地优势”不再那么明显。
宁波先是巩固了嘉兴、温州、台州港,杭州湾跨海大桥开通后,又让苏南及苏北等广大地区成为宁波港的势力范围;“无水港”和海铁联运又使宁波港,伸向金华、义乌、衢州,江西的鹰潭、上饶。
历史上,宁波、舟山本是一个整体。当代,宁波、舟山分别成为独立的行政区,地图上那条淡淡的红线,束缚了两个大港腾飞的翅膀。2005年底到2006年初,“宁波—舟山港”正式起航,一体化后的新港口,立刻迸发出惊人的活力。这个加强版的“大明州港”,货物吞吐量目前稳居全国首位。
宁波海域位于我国沿海主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处,北距上海吴淞口130 海里,距青岛433 海里,距秦皇岛683 海里;南距广州824海里,距厦门476海里,与香港、基隆、釜山、大阪、神户等大港间的国际航线均在1000 海里以内。2006年1 月1 日,“宁波—舟山港”名称正式启用,原“宁波港”和“舟山港”名称不再使用。“宁波-舟山港”,目前形成了“一港十九区”的格局,其中宁波港域有8个港区,舟山港域有11 个港区。





关于明州(宁波)的发展,可以大致总结为:
    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明州始终是“三大港”,经济地位犹如今“北上广”般的存在。明代,两遭横祸:明初海禁,商业贸易全无,只剩下朝贡贸易;嘉靖“争贡事件”惹来朝廷关闭朝贡贸易,宁波彻底闭关。宁波与大航海时代,擦肩而过。清代,英国商人频频扣关,开埠后上海崛起,资本人才外流,宁波追赶不及


宁波是一座低调的实力派之城,它的知名度不高,跟明初那次改名有关:
现在,很多人一说明州,还以为是美国那个“明尼苏达州”呢。
唐朝到明代,一个七八百年的名字,明州本来是一张最好的“品牌”。改成宁波之后,“波澜不惊”,远不如“明州”朗朗上口。看人家扬州、广州、泉州,当时一块制霸海上的兄弟,现在都还保留着“品牌”呢,相比之下,宁波运气不好——唐朝取了个“明”,谁能想跟后边来个明朝呢。
另外,周边杭州、苏州、南京、福州历史文化底蕴强大,加上上海这个巨无霸的强大磁场,宁波的确不显山露水。
而且,“非省会”身份让他缺少强大的话语权,实力虽强,也只能忍辱负重,伺机崛起咯。
“一带一路”时代,宁波和宁波人,撸起袖子加油干,他跑啊跑,追呀追,为的是,追上那个无比辉煌的自己——明州。


如果江南人民抛弃“地图炮”,让杭州、上海、宁波发挥各自优势,这个“正三角形”的版图格局
一定会释放出灿烂的光芒——而那个光芒四溢的明州,也一定会越来越“明”!



上海:金融、资本、综合经济中心,上海不能太臃肿,港口经济可逐渐转交宁波去做。
杭州:电商、物流、创意经济中心,而本省的综合经济中心,可以让宁波去担当。
宁波:港口、外贸经济中心 ,在此基础上可以往本省经济中心上努力一把。
从明州到宁波: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缩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uqsio7413820 发表于 2020-8-2 13: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已更新,推荐大家一本杂志。封面如下:
这里面有对浙江和海洋的很多好的文章,当然上册也很好,讲的主要是杭州这样的内陆地市。
说开后门的,我友善度也不要可以让你“圆润离开”。
泻药 @薛一山william 。
作为一个波吹,我不太能够忍受的就是你们不分三七二十一,就对一个不了解的城市,乱加评论(似乎在知乎应该习惯这一点?)
考试周,我简单的列几个事实依据,有历史也有其他的经济水平文化发展等等。
1.宁波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最早的人类活动踪迹——河姆渡遗址,其中发现了稻作的痕迹。
2.秦代,宁波属于会稽郡,县治在句章。徐福东渡这种有点传说的就不说了,雅戈尔在慈溪加了一个主题公园,里面就有徐福东渡的事迹,具体可以参考唐代鉴真东渡。
3.唐宋以来,宁波称明州,一直都是对外沟通的港口,海上丝绸之路的申遗成功也有宁波的一份功劳。
4.明代,为避朝代的讳,改名为宁波,取海定波宁之意。楼上有个答案,说到宁波历史上有过一个葡萄牙登陆过的贸易口岸,那叫双屿,我想浙江省的同学做文综卷的时候,可能都听到过这个名词。明代感受到了威胁,一方面是出于防范倭寇,另一方面是驱逐葡萄牙商人,发动双屿海战,赶走了外国商人,扼杀了最早的贸易通商主义萌芽。
而历史的痕迹不会轻易磨灭,如今六横-双屿一带也成为了宁波-舟山港的重要港区(至于宁波港口的发展,下面会有专门的介绍)。
5.清代,五口通商有宁波的一席之地,你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判断历史上的一些事件。比如你拿上海现在是国际金融中心,大港口来跟宁波这种二线城市比较(是的,我们有自知之明的!)。那我跟你说,上海建起来港口,一是因为长江入海口,二是很多宁波人的建设。你可以百度到这样的歌谣“大洋汪汪,忘记爹娘”,具体也可以参考央视播出的电视剧《向东是大海》。
如果,没有宁波作为转运港口,上海宝山的吃水量根本受不住很多大船,至于怎么把洋山搞到手,我们也不说,毕竟赵家人做事。
6.再说到近一百年。孙中山曾经来过宁波做公众演讲,对的,就是在我的高中母校,他称赞宁波拥有深水良港,发展海运的有利条件。但是为什么他在制定决策的时候,并没有把宁波的港口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而选择了上海,让宁波错过了五十多年的发展机会。(详情参见《中国国家地理-浙江专辑》下册,里面有很大的篇幅讲宁波,讲宁波的文脉与历史经济发展。)
7.邓小平、宁波帮与计划单列市的设立。虽然,宁波帮和邓小平的关系不错,不管是私人关系还是台面上的正式关系都不错,从宁波大学的校名由邓小平题写就能看出来。但是你说宁波开后门去进到计划单列市的名单的话,我真是觉得是naive,too simple。宁波帮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努力,你想想,上海滩的马路用中国人命名的屈指可数,其中就有朱葆三、虞恰卿都是宁波人,咳咳,当然蒋公也是阿拉宁波人。到了香港,宁波人也是锐意进取的,和潮汕帮鼎足而立。你能叫上出来的邵逸夫当然是名头最响的,也依赖他家的产业是传媒。除此,董建华之父董浩云、包玉刚都是世界船王,在航运界有话语权的大人物。别的也捐了很多钱的李惠利、陈廷骅、李达三、赵安中就不说了。
当然,避免喷子再来,我说宁波帮现在是有点衰落了,但是你现在看除了杭州企业家、广深企业家,你还能说出特别具有地域性的企业家团体吗???我想是不能的吧。

从文化看,宁波是河姆渡遗址,最早中华文明起源之一;
从经济看,宁波有着天然的深水良港,可以辅助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和金融中心,宁波现在在铁路建设方面,已经把青岛、厦门甩在后面了,当然,如果看航空,又是另外的一片光景,除开武汉、杭州,应该是最好的铁路条件了,甬舟铁路、杭州湾跨海铁路、甬金铁路提上日程,都是十三五之内要完成的建设指标;
从政治国防看,宁波驻有三大舰队之一的东海舰队,直接面对东海的外来威胁。

从这几个方面,我想,宁波作为计划单列市,是合情合理的,并且不容置喙。(虽然计划单列这个行政级别有点尴尬,我也觉得应该废除,但重任在肩,既是压力也是骄傲。
(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落日余晖97 发表于 2020-8-2 13: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宁波跟其他四个计划单列市在历史上和80年代的实力都不是一个级别的”,说得好,宁波很早就开埠了,确实高于其他四个城市,真不是一个级别的,凭什么不是?再说还有舰队呢。青岛也是同样的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国留局劳 发表于 2020-8-2 13: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常出差大连、青岛和宁波,大\青这俩地方属于典型的北方经济城市,GDP有不少国企、央企占比,讲实在的,中央把项目放哪儿都是放,比如在高铁项目进青岛前,青岛一直是五大计单倒数第二,然后一进去就荣升正数第二了。GDP说明的只是一个生产值比较高,说明不了地方有多么富裕,反观宁波这地方大都是纯正的民企,个体老板到私人工厂基本百米一座,靠得都是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换出的产值,政穷民富,这才是真正的藏富于民。
借用大\青当地出租车司机的话:本地就没多少本地老板,最富的也都是江浙过来的。如果国家放开国企、自由贸易的话,不单是这俩计单,其实很多北方城市就是迅速沉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礼宾天团飙车党 发表于 2020-8-2 13: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文化真是可怕 国民党时期宁波是政治经济双料一线大城市 那时候的杭州就是陪衬 蒋介石最初也是被老一代的宁波帮提携的 南京政府最初就是靠江浙财团成立的 最后国民党拜托 第二批的宁波帮大多逃到了香港和美国 宁波的经济直接断层 加上怕蒋介石反攻大陆 浙江福建一代到改革开放前一直都荒着 宁波少了宁波帮 经济雪崩 到改革开放才慢慢起来  现在起步就比别人满了三十年 宁波就算现在综合实力也稳进前十五好吗 全中国哪个地方有宁波这么好的港口 宁波港和舟山港加起来吞吐量16年就世界第一了 舟山以后和宁波也一定会合并 你说宁波不行? 除了邓小平 基本上所以tc官员都是不待见宁波的 有这一丢丢的政治地位也是靠包玉刚和邓小平的私交 宁波从来没有半点国家政策扶持 好意思去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情灰色头像头o 发表于 2020-8-2 13: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宁波的经济实力在计划单列市中仅次深圳,也是除了深圳,直辖市,省会城市仔第一个通地铁的。
宁波人的富裕远超温州,只不过比较低调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 ...

...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