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机版
    手机扫一扫访问 淘商院|淘宝卖家论坛手机版
  • 关注官方公众号
    微信扫一扫关注 淘商院公众号

如何评价宁波这个城市?

[复制链接]
四轮day 发表于 2020-8-2 13:35: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是流逝的。我们现在如何评价宁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20

铁血_斩蛇 发表于 2020-8-2 13:35: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一个资深波吹,我想说一些关于宁波的冷知识。
宁波原名“明州”,因明代避讳,改为“宁波”。出自“海定则波宁”。下设“定海”,即后来的宁波镇海区。
市区内留有两处唐代大型人工湖:日湖,月湖,与“明”字对应。
日湖原在天宁桥西,后淤塞干涸。宁波政府在江北区开挖了新的日湖。
月湖在市中心偏西,存留至今。


    “海关”一词起源于宁波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取消海禁。第二年在沿海的漳州(厦门)、广州、宁波、上海四处设立“海常关”,分别称为闽海常关、粤海常关、浙海常关、江海常关。
这是中国海关历史上第一次正式以“海关”命名的机构。
浙海常关遗址在今宁波三江口,庆安会馆南侧,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分行处。


2. 土豪建筑:庆安会馆
庆安会馆得名于“海不扬波庆兮安澜”,是晚清宁波北号船帮的天后宫和会馆,地处宁波核心三江口。
庆安会馆兴建于宁波开埠,宁波船帮全盛时期。耗资十万两白银。会馆雕梁画栋,极尽精巧之能事。据说可代表清代浙东地区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
庆安会馆 第三进院 倒座戏台 高透浮雕龙柱


庆安会馆大量使用“朱金木雕“这一宁波特有的古老工艺。该工艺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木雕表面漆朱,贴金,描画。
庆安会馆有朱金木雕1000多处,一派华丽,尽显江南富庶。
朱金木雕・戏台藻井
上图这种穹隆式藻井,叫“鸡笼顶”,16条斜昂螺旋式盘索至玻璃宝镜接顶,有聚声效果。月湖畔秦氏支祠也有朱金藻井设计。


月湖 秦氏支祠 倒座戏台
值得一提的是,宁波泥金工艺和彩漆工艺,通过宁波-日本贸易,直接影响了日本漆艺发展。
2014年6月,庆安会馆作为“中国大运河”项目中“宁波三江口”的子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3. 甬上屠氏,屠呦呦,莲桥第
甬上屠氏是宁波鄞州四大望族之一。明清两代累出高官, 如明吏部尚书屠滽、左都御史屠侨、应天提督,兵部右侍郎屠大山、万历礼部主事屠隆,清兵部尚书屠粹忠等。
屠氏家族在宁波留有很多遗迹。
比如,屠氏家族墓因为规格高,占地庞大,常被清末旅居宁波的外国人注目,因此留有大量照片和绘画作品。
其中一张还被刊登在1857年5月2日英国《伦敦新闻画报》上。


清末,屠氏几代都与大清水师有关。
比如屠宗年,清朝正二品武官,福建水师炮艇“湄云舰”管带。湄云舰后参与中日甲午战争,被日军捕获。
屠宗年曾孙女,即为拉斯克奖,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屠呦呦
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 屠呦呦


屠呦呦幼时常住母家祖宅—宁波海曙“莲桥第姚宅”,主人为屠舅 宁波慈溪姚氏 姚庆三。
莲桥第,远处为宁波老地标,武周・天封塔
屠呦呦外祖父姚詠白,是中华民国财政部国库司司长,掌管国库。后任中央银行常务理事。
子姚庆三,上海金城银行总管理处分行副经理。1947年4月11日,与宁波同乡董浩云(长子董建华,前香港特首)等在天津发起成立渤海航运。1949年赴香港,组建中银香港集团,后任香港甬港联谊会会长。
题外话,一个巧合。大清水师中,屠宗年管带“湄云”和“镇海”两炮舰。另一武官,宁波同乡贝锦泉管带“万年青”和“武超”炮舰。两人为知心故交。后屠氏出屠呦呦,贝氏出贝时璋。


4. 美国、英国都曾在宁波设立领事馆
《南京条约》后,上海,厦门,广州,宁波,福州成为首批通商口岸,有大量外国人进驻。
1844年中美签订《望厦条约》后,美国于1853年起正式设置驻宁波领事馆。1896年领事馆撤销。
1843年12月19日,英国驻宁波领事馆开署。1900年后领事馆撤销。
法国,比利时,葡萄牙也有设立类似机构,处理贸易,侨民事务。


这些宁波侨民中,有不少是传教士,他们建立了一些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的教育,医疗机构。
1843年11月,美北浸礼会医生D. J. Macgowan在宁波城北创办西医诊所。1915年,由美国医生J. S. Grant在原址建设病房和手术室,始称华美医院,后名华慈医院。
华美医院,即是宁波第二医院前身。
2018年,二院被中国科学院大学收编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
二院的围墙上,现有D. J. Macgowan的头像浮雕,以示纪念。
华美医院旧址,现在二院的部分消化科在这
上图是华美医院旧址,二院有一部分消化科,防疫科室仍在这里。


1844年,英国东方妇女教育促进委员会委派的M. A. Aldersey女士在宁波女子私塾,这是中国第一家女子私塾。后转为”甬江女子中学“,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
甬江女中主楼,在现在和义大道——宁波著名的奢侈品一条街。云集各大高端餐饮,奢侈品牌。
和义大道是宁波美女最喜欢的购物区之一。
百年之前,中国女性学生的教育权,从这里起步。
甬江女中 主楼
1845年,美北长老会D.B. McCartee在宁波创办的“崇信义塾”,义塾后迁往杭州,成为”之江大学“。后分为香港的崇基书院,和内地的之江大学。
崇基学院后并入香港中文大学,为港中文九大书院之首。内地的之江大学后辗转并入浙江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复旦大学。其中浙江大学接收最多。
目前浙江大学工学院主体,即源于之江大学。现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即为之江大学旧址。
宁波博物馆内,藏有一些犹太人墓碑,均出自清末宁波外国侨民公墓。


5. 宁波+马清运&王澍 = 鄞州南部商务区+天一广场+宁波博物馆
南部商务区建筑群是宁波最拿得出手的CBD区。(未来可能是宁波东部新城)
南部商务区由清华大学规划设计院和美国马达思班设计事务所共同设计,总体规模参照日本新宿CBD。
马达思班设计事务所负责人马清运,美国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马清运之子 马伯骞,2017年腾讯《明日之子》亚军。
马清运  马伯骞父子
马清运设计了宁波众多地标性建筑或商业体,包括宁波市核心区的天一广场,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总部,浙江大学宁波校区宁波老外滩街区修复开发等等。
马近年涉足红酒业务,争议颇大。
南部商务区 水街
宁波商务区


鄞州南部商务区北侧的这面湖泊,则联系着另外一位建筑界大佬,王澍。湖面北岸,散布着五幢精巧建筑,合称“五散房”,为王澍早期实验性作品。
“五散房”中的一栋
湖岸往北百米,就是王澍的殿堂级作品,宁波博物馆。
博物馆管委会入口,两侧是大型卵石滩
宁波博物馆沿袭了五散房的设计理念,外壁大量使用宁波拆迁古旧建筑留下的瓦片。
加入了丰富的水域,河流,青石,苇草元素。
我去过宁波博物馆五六次,非常喜欢这种亲近自然感。
从维基搬运了个插曲:
宁波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曾遭到甲方代表的批评,认为在现代化的南部商务区附近建造一座使用“宁波最落后的事物”建成的博物馆并不合适。

施工即将完成时,因担心市民无法接受博物馆的设计,城投公司暂停了拆除脚手架的工序。

但在王澍与宁波市民交流后,其设计理念得到认同,宁波博物馆得以顺利开馆,并在开馆后连续数日迎来上万名参观者,获得了宁波市民的广泛好评。

最终,城投公司代表承认,宁波博物馆的设计“从业界专家到深山里足不出户的老翁老媪直至各级行政领导都满意”。
2009年11月,宁波博物馆获得中国建筑最高奖“鲁班奖“。   
2012年,王澍因宁波博物馆系列作品获得世界建筑学最高奖“普利兹克奖“。是该奖历史上首位中国籍获奖者。
王澍其他作品有,宁波美术馆,宁波华茂艺术馆,中国美术学院杭州象山校区,杭州南宋御街陈列馆,杭州临安博物馆等。
06年主政宁波鄞州区的区长徐立毅,后历任温州市委书记,杭州市长。现任河南郑州市委书记。
巧合的是,郑州的CBD,郑东新区,设计师也是两位建筑大拿,黑川紀章,矶崎新(2019年普利兹克奖得主)。


6. 宁波港
宁波自古靠海发展。宁波港可以说是宁波市之母。
2018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超过10亿吨,连续11年位居世界港口第1位,是世界唯一的超10亿吨级港;
集装箱吞吐量2635万标箱,居世界港口第3位,全球仅次于上海港,新加坡港。
无数Made in China, 通过宁波港发往全世界港口,欧基英国费利克斯托,荷兰鹿特丹,德国汉堡。美基迈阿密,洛杉矶。越南胡志明,日本博多/横滨,韩国釜山,加拿大温哥华,缅甸仰光。。。   
宁波港代码CNNGB,是全世界外贸,报关行,船公司,海关,物流公司都熟悉的名字。




7. 南宋定都杭州,皇家供养“五山十刹“。其中有三处在宁波,即天童寺,阿育王寺,雪窦资圣禅寺。
阿育王寺 第一进殿 天王殿
阿育王寺以印度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命名,寺中藏有释迦牟尼顶骨舍利。


雪窦资圣禅寺是弥勒根本道场。2017年去过一次,和溪口蒋氏故居-丰镐房是通票。
雪窦寺 正殿 大慈摩尼之殿
雪窦寺正殿为大慈摩尼之殿。摩尼是梵文「mani」音译,意为珍珠。
据我所知,国内寺院殿舍以摩尼为名的很少,最著名的是河北石家庄正定隆兴寺的摩尼殿。
雪窦寺这边的建筑都是新的,仿唐风格。也有人叫奈良风。建筑形制还算规整悦目。


歪个楼,隆兴寺摩尼殿实在好看,罕见的十字山花抱厦,宋代建筑精品。梁思成当年大赞。读高中时候几乎每个月都去转一圈。


前些年热钱流动,很多地方兴建寺院,催生大批仿古建筑,其中很多风格荒诞,形制不端,比如印象深刻的驻马店 南海禅寺。。。
另一处,是建筑爱好者来宁波的必看之地,保国寺。
长江以南现存为数不多的北宋木构建筑之一,宋《营造法式》的重要实例。现为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建筑系的教育基地。
保国寺大殿 精进院 藻井


下面这个是我的最爱,宝庆讲寺,在江北青林渡北岸。有点京都金阁寺的味道。


宝庆讲寺 “芥子须弥 · 苔藓宇宙”艺术展
上图是宝庆讲寺的一个特别艺术展,“芥子须弥 · 苔藓宇宙”,设计师是植觉先生。


8. 宁波红帮裁缝——从国服到 W.W.Chan
民国时期,一批旅居日本的宁波奉化,鄞州人掌握了西装缝制技术。返沪后形成专业裁缝群体,即奉帮裁缝,又名红帮裁缝。
宁波服装博物馆,在鄞州学府苑东
孙中山第一套中山装,即出自宁波红帮裁缝之手。
中国第一家西服店,第一套西服、中山装,第一部西服专著,第一家西服工艺学校都源于红帮裁缝。
宁波的服装纺织业现在依然发达。比如雅戈尔,杉杉,罗蒙,唐狮,GXG,太平鸟。。每年宁波政府会举办“宁波国际服装节”,展示些新的面料和设计。
香港中环有家不错的西装定制店W.W.Chan,上海茂名路有分店。
这家店的主人陈荣华,就是宁波红帮裁缝。
W.W. Chan and Sons 香港中环店


9. 宁波家族与宁波商人
列举了一些宁波家族。你会发现民国时上海总商会历届会长,几乎是被宁波人垄断的。。。
最显赫的,溪口蒋家:蒋介石, 蒋经国,蒋友柏等等。奉化溪口有规模庞大的蒋氏家族故居,丰镐房。
丰镐房 素居


高塘蔡家:蔡天铎,上海“太平轮”船主,电影《太平轮》原型。子 蔡康永,著名台湾艺人。
吴宇森执导 电影《太平轮》
慈水乐氏: 同仁堂
四明蔡氏: 蔡同德堂
余姚斜桥邵家:邵洵美,新月派诗人。邵友濂,台湾巡抚。
横河堰包氏:包玉刚:环球航运集团创始人,世界八大船王之一,先后收购九龙仓,会德丰。创立港龙航空。
据说,宁波的计划单列市地位是包玉刚先生向中央要求,极力促成的。
宁波港也是在包玉刚力荐下赢得广泛支持。
以包玉刚或其父包兆龙命名的建筑有: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的包兆龙图书馆,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北京兆龙饭店。
勤勇邵家邵逸夫,这个不用多介绍了
小港李家(李也亭):家族成员垄断民国苏浙沪的沙船业,创办上海中华劝工银行,掌管四川银行,中华商业银行,华安商业储蓄银行。出任上海总商会会长,出任民国财政部库藏司司长,大众火柴公司董事长,开办南开大学矿科,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校董会董事长,美国高通全球副总裁,投资建造淮海中路永业大楼和南京路“新世界”
费市严家(严信厚):家族成员出任中国通商银行总经理,出任上海总商会会长,创办四明银行,创办河北博物院。导演《三个和尚》、《哪吒闹海》,出任美国通用汽车副总裁,联合国礼宾官。
桕墅方家(方液仙):鼎盛时期拥有全国42家钱庄。为上海九大钱业家族集团之首。创办中国化学工业社,上海总商会副会长,上海银行公会会董。产业横跨糖业、沙船、银楼、丝绸、棉布、药材、南北货、典当、渔业、书业。
三北虞家(虞洽卿):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华董、上海公共租界纳税华人会主席。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理事长。上海总商会会长。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理事长。
创办宁绍、三北、鸿安3家轮船公司,经营上海至宁波、上海至汉口的航线,获得巨利,为当时国内民营航运企业之首。
陈婆渡鲍家:创建商务印书馆
天一阁范氏:范鸿龄: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香港医院管理局主席,国泰航空有限公司副主席。香港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香港强制性公积金计划管理局主席、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非执行董事,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独董。
罗范椒芬:梁振英竞选办公室主任及候任行政长官办公室主任,香港教育统筹局局长,香港科技园董事局主席。
1995年,范鸿龄家族捐资500万元创立宁波惠贞中学,后经范鸿龄牵线搭桥,美国耶鲁大学雅礼协会每年派两名美籍教师到该校进行英语教学。该校已与香港拔萃男书院、香港拔萃女书院、香港圣保罗男女校等名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係。
银台第童氏:童第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童今吾,创立明华商业储蓄银行,中国垦业银行。童善长,创办“童涵春堂国药号”
十七房郑氏:  家族成员创立英雄墨水厂(英雄钢笔),老凤祥银楼。
郑良斌: 中华轮船股份有限公司常务董事兼船舶部部长。曾任上海远通轮船公司总经理、上海恒安轮船公司总经理。又投资新闻出版业,任国民新闻报总经理,宁绍商轮公司总经理,及宁绍保险公司总经理。后任上海市民营轮船业同业公会理事长
郑毓明: 英国BP石油副总裁,执行董事
石塘翁家:翁文灝:历任民国实业,教育,经济部长,行政院院长。又任中国地质学会会长、中国地理学会会长、中国科学社社长、中国工程师学会会长、中国矿冶工程学会会长、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董事、协和医学院董事。
中国地球物理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翁文波。中国工程院院士翁心植。美国国会顾问,钛合金专家翁心梓。
慈城周家:周晋镳:上海轮船招商局董事,连任四届上海总商会会长,首任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会长,创办四明银行。
周信芳:戏剧大师,周采芹:英国著名华人演员,新版红楼梦贾母扮演者,周采藻,周采茨:香港丽的电视高层,周英华:英国高档餐厅Mr.Chow创办人
虹桥朱家(朱葆三):朱葆三先后独资或合资创办、上海丝织公司、兴办慎裕商行、华安水火保险公司、华商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法商东方航业公司、大连轮步公司、宁绍轮船公司、上海华商电车公司、华商水泥公司、广州自来水厂、浙江兴业银行、四明银行、宁波和丰纱厂等企业30余家。
朱世庆,台湾船王,台湾中国航运公司总经理,台湾第一人寿保险公司董事。朱小华:光大银行董事长


宁波品牌:太平鸟,GXG,杉杉,罗蒙,唐狮,雅戈尔,帅康,方太,双鹿,新秀丽的中国出口部。
宁波籍院士:截止2019年,宁波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已经达到116名,高居全国城市首位。韩启德,路甬祥,陆道培,杨福家,杨福愉,谈家桢,石钟慈都是宁波人。
周星驰,崔天凯,陈逸飞,倪匡,范徐丽泰也是籍贯宁波。


10. 上海-宁波双城记
很多人不知道,上海话的“阿拉”,是来自宁波话。清末及民国时期,大批宁波人进入上海,对上海方言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并改变了以往苏州话对上海话的绝对影响。
据统计,“宁波人及宁波人后裔占现今上海人口的四分之一三分之一,为上海人口第一大来源”。
很多上海人的上三代是宁波人,很多宁波人的亲戚是在上海。
我常常在各种场合,感觉上海人宁波人之间微妙的感情。
有次我从宁波去香港,落地后乘港铁遇到一对老夫妇。就随便聊起来。听说我从宁波来,他们一下子兴奋起来。说自己是祖籍宁波的上海人,来香港五十多年了。跟我仔细的说着小时候宁波的样子。
去年夏天回国在宁波住了一阵。然后从上海去蒙特利尔。飞机上是一个上海旅行团。坐在我左边的阿姨,听说我从宁波过来,高兴地说自己的父母是宁波北仑和镇海人。然后一路上13个小时,跟我介绍上海话和宁波话的异同,宁波人以前怎么从码头坐船去上海。机载电影后来正好在放郑佩佩,她又说起很多上海人在解放前后去香港的事。




唉 是真的喜欢宁波。
《罗曼蒂克消亡史》里有句对白,我印象很深刻。
“大概是欢喜啥地方,就欢喜啥地方的小菜;欢喜上海,就欢喜吃上海的小菜;伐欢喜重庆,就伐欢喜吃重庆的小菜“
我来多伦多以后,有段时间突然发现华人超市有卖袋装“缸鸭狗”酒酿圆子的,里面配着一袋酒酿桂花。我怀念得不行,连续买了十几包。
最近突然又不卖了,我次次去超市都要去那个货柜看有没有。
家里永远备着酿桂花,吃饭常常做竹蛏,煮淡菜,剁些蟹仔。春天的青团,冬天的年糕。
我对象成都人,我俩过久了,她现在每次去超市都要我买鲈鱼大黄鱼叉扁魚海青斑桂花鱼。
希望明年能带她回宁波看看。




评价一下我的母校
宁波诺丁汉大学靠不靠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北右酝 发表于 2020-8-2 13: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居然碰到了这么大的一个问题,那么就诚心诚意的回答了

首先表明一个态度,不谦虚的说我应该是知乎最大的波吹了,我一点儿都不客观,为了宁波和其他城市的城市发展爱好者用地图炮对射多年,每次都战到高潮迭起,恨不得把宁波吹成全宇宙第一大都市。以下的答案虽然几乎没有数据佐证,不过都是实话,不服来辩,就这样~哈哈

一. 经济
"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宁波城的经济发展和宁波港密不可分。利用港口的集疏运优势,宁波顺利发展起了临港大工业----石化,汽车制造,港铁,船舶制造等几大支柱产业。同时,因为宁波帮世代流传的从商基因,宁波的市民们利用港口和全世界做起了外贸生意,尤其是慈溪余姚的乡镇,一些人自己设立了轻工业的工厂做拖鞋,做小家电,从组装做起,慢慢开始有了自有的品牌。久而久之,在宁波的各个乡镇都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轻工业产业,这也就形成了宁波经济的第二个特征:中小民营企业比例特别高,并且在宁波的各个区域形成了非常多的块状经济区域。宁波的这种发展模式在20世纪初非常符合浙江“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通过各个区县的组团式发展来拉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有句宁波老话说得好,宁波的发展靠的是“警察和妓女”,当然这是宁波话的直译,宁波的发展靠的是“政策和机遇”。说道机遇,大港的自然条件加上大工业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加上宁波中小轻工业企业的发展自然是宁波遇上的绝好机遇,宁波也借这个机会跻身中国二线城市的上游。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宁波城市发展当中的“政策”因素,作为著名的爱波人士,包玉刚先生为宁波的发展出力不少,因为和邓公的私人关系,包玉刚为宁波争取到了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的称谓(宁波称谓副省级城市比省会杭州还要再早一些),所谓副省级城市,就是宁波四套班子的负责人都是“副省级”,而非一般地级市那样的“正厅级”,所以宁波各部门的行政级别高出地级市半级,与省和直辖市只差了半级。虽然看起来这只是行政级别上的差异,但是计划单列市给宁波带来了高比例的财政留成(宁波不需要和浙江省分享财政);作为“较大的市”的制定政策法规的权力(温州20年来一直在争取“较大的市”);宁波市的一些部门可以直接向中央部委汇报等一系列的便利条件,给宁波的发展锦上添花。

另外不得不提一下天一广场了,在宁波经济腾飞的初期,宁波市面对市中心那么大一块空地没有选择地产开发,当时分管城建的副市长力排众议,拍板建设天一广场,一下子提升了宁波的城市形象,每每想到这件事,作为波吹都心存感激。

2007年之后,大家可以明显的感觉宁波乃至整个浙江的增长都逐渐放缓,山东,江苏,广东包括中西部的湖北,四川等地的经济发展迅猛,而浙江只能守着“均衡发展"这根救命稻草,各项指标全面落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直接拿宁波举例子。虽然宁波有着临港大工业的基础,宁波的实体经济也一直不存在空心化的问题,但是临港大工业面临的两大问题就是:1.产能过剩,尤其是港铁行业。2.环保,尤其是石化行业。镇海炼化几十根大烟囱让人看了就非常忧心。自从国家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之后,宁波的临港大工业就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压力,有产能开动不了,就像被一块天花板挡住了一样,这就引出了宁波发展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支柱产业有天花板。不过欣喜的是,宁波在没有天花板的文化创意,工业设计,新材料等产业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们拭目以待这些产业之后的发展。分散的宁波各地的中小企业同样面临着节能减排的压力,分散的轻工业家电企业的污染排放很难管理,所以目前对于中小企业的思路便是将分散的中小企业移到园区当中统一管理,这也是个很复杂很漫长的过程。

另外一点便是浙江省赖以发展的县域经济走到了头。对于县域发达的城市来说,中心城区的辐射力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相比于上海,南京等地,宁波中心城区的辐射力相对较弱,辐射力相对较弱就很难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高增加值的产业(因为没有吸引力啊)   ,尤其是现在,全国都在由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的过程当中,浙江省更是推出了4个都市圈。要从县域经济往都市经济转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我认为需要经历这么几个过程:1. 行政区划调整,将各个县和县级市转设为区,就像绍兴和苏州做的那样。对于宁波来说,现有海曙江东江北鄞州北仑镇海之间的辖区范围也要进行调整,就像北京做的那样。2. 区划调整之后要面对的就是如何统一不同区之间福利等待遇的问题,现在的情况来看,就连设区超过10年的鄞州区,许多的行政和生活事项都是和海曙江东江北分开的,统一不同区之间的待遇需要领导的魄力,当然也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3. 在完成区划调整之后从整个城市的角度统筹规划产业,宁波之前一直想要进行余慈统筹,将余姚和慈溪的产业统筹发展避免产业重复和恶性竞争,但是当行政管理没有统一的时候,任何形式的统筹发展都是耍流氓(包括京津冀一体化等等各种区域合作区都不可幸免的是耍流氓)。从远期来看,在完成了行政区划调整,即将所有县市都设成市辖区并且完成了2,3两步之后,宁波需要从整个大宁波的角度来重新进行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

现在的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了一种误区当中,好像每个城市都要发展服务业,都要建设中央商务区和新城。以宁波的实力确实可以发展服务业,但是从目前来看,宁波的服务业还是要以港口服务业以及中小民营企业的服务业为主,不要总是想着服务业占GDP的比重要提升到多少。宁波发展的根基在于工业,在于港口,在于制造业,宁波的制造业依然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提升,宁波目前要做的是用好工业和港口这个比较优势,而不要好高骛远的跟着别人规划新城新区做金融做风投等等,当你的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服务业自然会跟进。

2. 生活

职业习惯,一不小心扯了那么多。现在来说说生活吧

我的印象中,童年是升阳泰的小玩具,城隍庙的炸鹌鹑,以及每天放学都要走过的久久天桥

大了一些,经历了天一广场的繁华,和同学在运动会的时候溜去天一广场旁边的哈根达斯,花完了一星期的积蓄。天一广场渐渐成了大家聚会和生活的重点,直到现在,同学聚会选择见面地点,我们依然会选择天一广场一号门

在之后,念了高中。效实的宁静,天一新彩虹的实惠,鼓楼歌库的热闹,以及毕业那天在效实楼顶吃的那一个个全家桶,都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之后念了大学,保持一个月回家一次的频率。在宁波的生活方式也随着每次回家而改变。天一广场不再是我们聚会的必去地点,鄞州万达,和义大道,来福士,印象城,世纪东方,好像宁波人的生活方式一下子就改变了,从三江口的一个小圈圈分散到了全市的角角落落。我们也开始在宁波寻找小资的咖啡店,街巷里隐秘的餐厅。作为高楼迷,也会被东部新城的品质震撼,被南部商务区的绿化和天际线所震撼。建造中的环球城,规划中的万象城+万象天地,通车的轨道交通,期待中的东部新城门户区,宁波中心,江湾城等等无一不触动着我们的神经。和朋友们讨论的话题已经逐渐变成了东部新城的招商,签约了什么什么奢华酒店,某某商业中心的体量,南部商务区几期的规划等等。有时候突然很怀念很多很多年前,在效实门口吃鸡蛋饼啃鸡腿饭看NBA晚上和朋友们一起骑车回家的简单生活。

在之后,去香港念书,在香港工作生活,有时闻到初秋的空气就会想到宁波。对我来说,在希望宁波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慢慢的开始希望,自己之前在宁波的20年留下过回忆的那些地方,不要随着时间的迁移而慢慢消失。

和香港比,宁波远远不是一个能吸引人才的地方,如何评价宁波?简单粗暴的说,哪怕我这辈子都不会再回到宁波长久居住,我依然愿意为了这座城市,开地域炮开到精尽人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01祥天科技 发表于 2020-8-2 13:36: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是宁波人,但我供职的媒体,做过一些跟宁波有关的深读题目。
我对宁波兴衰的总结就十四个字:大明朝撸掉“大明州”,小宁波缔造“大上海”


不过,条件和底子摆在那里,瘦死的宁波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所以这是,一个实力大于名气的地方。
我跟人开过一玩笑,说宁波的汉语拼音发音,影响了它的传播。
国内一二线城市中,唯一一个以“o”音结尾的地名,所有的汉语元音字母中,“o”能够单独组合(不包括双元音词)的辅音只有:b、p、m。从流传度上来说,比其他读音难度更大。
b 是个爆破音,发音有需要爆破;偏偏又遇上“o”,发音需要冲破空气阻力较大。说白了,就是拗口。而那个朗朗上口的用了七八百年,已经形成品牌效应的“明州”,却不幸被朱元璋摘掉了。


如果一个地方,跟王朝的国号相同,那他的命运很可能会因此而一波三折。
唐代得名的海港城市明州,到了明朝,被王朝的统治者取了个新名字——宁波。
在浙江,宁波的综合实力是仅次于省会杭州的存在。不过,它的名气远远不如后者。但是,它实际的地位显而易见: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宁波-舟山港,吞吐量已超过上海,是中国目前吞吐量最大的海港。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一位来自浙江明州的文人单仲友,向太祖朱元璋提出建议,大致意思是:“明州与国号相同,此为大不尊,希望皇上修改地名,以示国号神圣。”朱元璋认为有理,就将明州改为“宁波”,取“海定波宁”之意。在此之前,“明州”已经使用了五百多年。
改名,只是这座东海港城曲折命运的开始。
放在今天的中国,宁波位居“二线中城市”,排在本省杭州之后,甚至名气(不是实力)不如同级别的厦门、青岛、大连。
这是1700年至2000年,中国城市国际知名度的排名:1900年以前,宁波知名度一直大于杭州;《马关条约》杭州开埠,加上省会的知名度,杭州的国际知名度逐渐超过宁波。



若时光能够倒流,穿越到明代,甚至更早的“明州”时代,你会发现:
那个时候的宁波地区,曾长期是今日“北上广“般的存在。尤其是,作为东方大港的“明州”、
“宁波”,这座城市是欧洲、日本人最熟悉的中国地名之一,是令他们无比神往的梦之都。


句章(今宁波)是春秋时期重要的军港和航运中心,吴、越国的军事商业活动。



春秋 宁波地区属越国,越称霸东南,曾“乘舟”和“戈船”(战舰)飘洋涉海,且拥有水军。越国水军在宁波地区营建要塞,是我国最古老的港口之一。
秦代 设置宁波的前身——鄮县,包括今宁波江东区和今鄞州区东部、北仑区及舟山群岛,治所在今鄞州区。
唐代 公元625年,废鄞州,鄞、鄮、句章三县合并称鄮县,地方志称为“大鄮县”。到了公元738年,鄮县分慈溪、翁山、奉化、鄮县四县,设立明州管辖它们。也就是这一年开始,大唐的明州港开始成为国际港,标志是设立了海关——市舶司。公元743,著名的高僧鉴真东渡,途中船舶失事,在这里获救。9年后,日本孝谦朝3艘遣唐使船驶抵宁波口岸,这是历史记载,明州接待的第一批海外来客。


唐代,明州与扬州、广州为三大港口;宋元,明州与泉州、广州为三大港口。
宋代,尤其是南宋,开创了属于中国的航海时代。但是,主打游牧文明的元朝,主打农耕文明熏陶的明朝,虽然沿海港口得到了保留,但其统治者对大海有一种敌意。大航海时代到来前夕,“海禁政策”来了。元代就推行了部分海禁,到了明朝初期洪武年间(1367年),“片板不得下海”禁令发布,包括海港贸易在内的商业活动遭到大棒政策。
海港城市的社会经济,几乎以大海为生命。从明代起,这座靠海吃海的沿海城市,走向了大转折。海禁施行后,宁波仍然是朝廷与周边“朝贡”贸易的指定登陆地。这种贸易几乎没有利润可言,港口商业与经济名存实亡。到了后来“争贡事件”发生,朝廷彻底关闭宁波市舶司。


欧洲人先知“宁波”,后知“浙江”
帝国东南一个个港口,明王朝眼中的是非之地,却是欧洲商人向往的乐土。而直到海禁时期,他们仍没有放弃对“明州梦”的追求。很多欧洲人在地图上仍然标识“明州”。“明州!明州!”“宁波!宁波!”海禁,并不能挡住商船对东方的向往


    《1375年加泰罗尼亚地图》被称为“中世纪最好最丰富完备的一幅世界地图”





在这个地图上,在中国东南沿海区域MINGIO(明州),被标注在突出的位置。绘图者并没有到过中国,却能把明州准确地置于刺桐(泉州)和杭州间。说明欧洲人对明州进行过详细考证和研究。这一年是大明王朝的第八个年头此时欧洲人恐怕不知:这座大咖级的世界级海港,已经改名宁波。


1570年,大航海运动如火如荼。宁波的大门虽然被朝廷关上了,但欧洲各国商船仍然对这里充满了向往:1570年的世界地图上,LIAMPO(宁波)海域,依旧航线如织,民间贸(走)易(私)繁盛。





更为有趣的事情是,早期绘制的国外地图上,“宁波”竟然早于“浙江”出现。在葡萄牙制图学家陀拉多1571年绘制的地图上,华南地区准确地标有“广东”;在浙江沿海区域内,作者用大写字母标上“LIAMPO”(宁波)字样。显然,作者不知有“浙江”省名,却知道“宁波”的所在。这里所说的“宁波省”显然是浙江。宁波海外知名度大,当时不少欧洲人:只知宁波,不知浙江。



14世纪二三十年代,宁波第一次出现在欧洲人的游记中。半个世纪后,宁波第一次被准确地标注在世界版图上。顺着航线,葡萄牙商人纷纷来到宁波。
贸易来往中,不仅欧洲人向往宁波,而宁波商人也曾到达过欧洲的贸易腹地。学者金国平经过充分考证后认为:16世纪40年代西班牙人的船队带着宁波人漂洋过海,宁波人很可能是最早到达欧洲的浙江人。


日本的航海史,半部在宁波
向往宁波的,不仅是西洋人,还有东洋人。因为地理位置的一衣带水,日本人跟宁波的交往,要远远早于欧洲人。
1975年5月,一位叫崔亨根的韩国渔民出海捕鱼时打捞上来的6件瓷器,竟然让自己生活了几十年的新安郡海域变得热闹起来:一批又一批考古队伍纷至沓来,8年时间来来回回地跑了好几十趟。经过10次大规模的探察、发掘、打捞,海平面下拉出了一艘锈迹斑斑的沉船。这艘14世纪早期的沉船,是现存最大的中国古代商船。出海的时候,船上装载了两万多件瓷器。商船的出发地是元朝庆元路明州港,商船目的地是日本,因路遇风浪在朝鲜半岛西南海域沉没。
    东洋陶瓷史地图 @ 株式会社地理情报开发(日本)



震惊全世界的“新安沉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宁波与日本之间的商贸来往,沉船的神秘面纱背后,是一张繁忙的东亚海上贸易图。
    海上丝绸之路航线图 @ 2010地理情报开发(日本)



唐朝开元年间,明州港正式“开埠”,其第一批有记载的海外使者就来自日本。那是公元752年,日本孝谦朝3艘遣唐使船驶抵明州口岸,开始了宁波1250余年对外开放史:从唐朝到元朝日本、朝鲜、东南亚以及中东商人蜂拥而至,宁波三江口一带桅樯林立、千帆竞渡。
对于日本人来说,清代以前,他们最熟悉的中国地名大概是便是宁波。最澄、荣西、道元、雪舟等最著名的日本留学生,都是在宁波登陆后进入中国内地的。丰臣秀吉曾轻狂地做过这样一个黄粱美梦:“乘日本船渡海,居守宁波府!”,进而以此为根据地号令亚洲全域。佛教、书画、戏剧、造船、建筑、书志、茶文化、官僚制度、农业技术……诸多领域中,这座中国东南沿海的港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日本。在许多日本学者看来,假如没有宁波,日本历史就要重写!
明初就实行了“海禁”,禁止民间贸易,但中日间的“朝贡贸易”并未禁止。这种贸易是一种非商业性的不对等贸易,各国到大明进贡往往能得到丰厚的赏赐。即便海禁之后,中日之间,或者说,宁波与日本之间,这种密切关系一直保持到嘉靖时期。
正是因为这种不对等,使团之间才发生了冲突,最终爆发了嘉靖二年(1523年)“争贡事件”。明朝日本进入战国纷争时期,每个利益集团都想“代表日本朝贡”以换回丰厚中国物品。这一年,日本的两个使团为争夺朝贡资格引发一场流血冲突,发生地就在宁波海关(市舶司)
在“祸起于市舶”借口下,明朝礼部贸然撤销了宁波市舶司,持续数百年的中日朝贡贸易走到尽头。海禁,对于宁波来说,是被剥夺了自由贸易权改名,只是被剥夺了姓名权。但这回,完全关闭了市舶司,相当于对港口判了一场无期徒刑,甚至死刑。
此事发生,因倭人而起,明初又有过倭寇侵扰、劫掠东南沿海的恶迹。过去很长时间,日本跟宁波关系密切——尤其是,日本使团中就有一位叫宋素卿的华人,是宁波人,他参与了争贡事件,并给朝廷留下了极坏的印象。
综合这些迹象,宁波,必须要背这个锅了


天然良港,死于海禁
以上我们说了:宁波这个地方,无论是西洋人,还是东洋人,都特别向往。那么:它到底牛在哪里?它为什么从唐朝到元朝,一直是全国“三大港”?即便被国家改了名,它为何还能被王朝作为朝贡地?
接下来就要回答:“宁波”制霸海上丝路的优势是设呢?
大家都知道大运河,先是隋唐大运河,从长安、洛阳到扬州,然后通到扬州、余杭,后来元代继续开凿,把大运河通到了北京。这些知识的传播,无形中就给人一种误解:大运河的终点是杭州。

这是大家经常看到的大运河线路。但是,大运河在杭州并没有停下脚步,杭州——绍兴——宁波这是一段叫做浙东运河的伟大工程,其开凿的其目的就是——通向大海!这又何尝不是大运河的终极目的之一呢?



也就是说,大运河并不是封闭的内河,而是与大海相通的运河!之所以大运河后来被理解成“京杭运河”呢,一是京杭运河首先出自乾隆皇帝口中,这是名人效应;二是乾隆下江南,位于江南核心区的杭州,很容易被人记住,而宁波,虽然是运河的最终目的,但它在江南的边缘地带,明清不重视沿海,所以就把它在宣传中忽略了,继而让后人误解为“京杭运河”——当然,这么叫,在话语权上更有优势。


实际上呢?在大运河最辉煌的年代,沿岸地区,其实都是海港——宁波的航运腹地。那么,大运河出海口,为什么是宁波?为什么必须是宁波?
    从中国沿海位置来说,东海与长江口附近,这一带南北海运枢纽,这是由腹地、区位决定的:长江口以南的浙江到广东沿海,海岸线曲折,港湾密集



从这张古地图我们可以看出,冲积形成的沙岛与基岩质的群岛,分列长江口南北。自然条件,决定了长江口、钱塘江口都无法出现良港:长江口淤泥堆积多,水域太浅;海岸线平直,港湾几乎没有,现在的上海港深水港区,租借的是浙江的洋山岛
黄海海域的上海、江苏到山东南部为砂质淤泥海岸,有大片大陆架延伸,海水浅,无法停靠大吨位船舶,岸线平直,则缺少避风港。


    长江口海域遥感图



京杭运河的终点杭州在钱塘江口,那么这里可以形成港口吗?
答案是不能。钱塘江的喇叭口,是世界上涌潮最强烈的入海口,潮水的冲击让这里无法进出大型船只。
    钱塘江口杭州湾遥感图



从地图上再向南挪动,浙东运河、甬江与大海相通的地方就是宁波了!它处在中国海岸线的中心位置:港阔、水深、浪静、风平,它南通闽、粤,东临日本,北望朝鲜。更难能可贵的是,宁波东南有天台山脉和舟山群岛,可以成为阻挡台风入侵的天然屏障。
宁波甬江口及附近海域遥感图



每年夏天,北赤道暖流从宁波港流过,进入日本沿海冬春季节,北冰洋寒流绕经日本,流入东海。这样有规律的洋流,为两国之间开辟了天然航线。
唐代,中日之间正式开埠,是因为这一时期,航海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我们的历史埋没了 许多航海家的名字,但借助日本史料我们得知,唐代光宁波地区就有30多位航海家,最厉害的一个叫张支信。842至863年间,他4次往返中国和日本之间,并创造过最快的航海速度。


有一篇为嘉靖时倭寇翻案的文章,说那时候日本航海技术太差,数月到不了中国,这样来抢劫不划算云云;其实,重新审视倭寇问题,不是什么坏事,但拿航海技术来解释,就不太合适了。如果明代航海技术不行,又何来下西洋壮举,如果明代航海技术不行,东南沿海走私集团与日本、葡萄牙人的航海活动,难道都是幻觉吗?


以前的宁波港,不仅仅是今宁波大陆沿海,还包括了今舟山群岛大部分地区,一个如此优越的港湾区域,怎能不吸引人呢?



1541年,明嘉靖在位的第二十个年头,后来成为抗倭英雄戚继光,此时才13岁这一年冬天,几艘葡萄牙船只在中国南海洋面缓缓前进,海雾散去,瞭望台上的水手兴奋地看着前方,出现在他们视野中的地方,是明朝治下的澳门
    1818年张宝《澳门远岛》木版画





来中国的葡萄牙商队,并非只去了澳门。至少在,至少在1524年,葡萄牙人来到了浙东海,在一个叫“Porto Liampó”的地方扎营,“Porto Liampó”翻译成中文就是“宁波港”。前不久的1523年,最后的朝贡官方港口宁波已经海禁。这里“宁波港”应是宁波府辖区的明代私人贸易据点——双屿港。那里因民间贸易而繁荣,聚集着东西方许多海盗和 商人,被很多学者称为“16世纪的上海”。



1524至1548年,中国、日本、葡萄牙商人常常在这里展开三角贸易,每年的贸易额超过300万克鲁查多(即后来葡萄牙通用的货币埃斯库多)。当时,这是一个惊人的贸易额,因为葡萄牙首富达·伽马的年薪也不过1000克鲁查多 。
欧洲文献中首次提到“宁波”,比葡萄牙人到达这里早了两个世纪。浙江大学龚缨晏教授称:西方关于宁波的最早文字记录,来自一位叫鄂多立克的修士,他在《鄂多立克游记》中写道:“Menzu(即“明州”)此地船只如此之多,不仅你耳闻之后不太会相信,即使你亲眼目睹之后可能也会感到难以置信。”
    “剿倭”官军摧毁双屿港 绘图/徐卢男



    明嘉靖时“倭寇”侵扰区域范围



其实我不想谈、甚至想回避明倭寇问题,因为它远比想象中要复杂,远不是“英雄般”肯定或“翻案式”否定,所能概括的。但是,为了引起误会,还是要梳理一二。
16世纪双屿港的繁荣,在朝廷眼中当然是“非法的”。1548官军将这些人以“倭寇”的名义绞杀——当然不可否认,里边有许多人,常在日本诸岛活动,有明朝人,也有日本人,也有葡萄牙人、荷兰人
站在王朝统治者立场,这些海上据点,是不安的因素,作为农耕文明的王朝,闭关锁国带来的思维,更是无法看到:当时,全球化的第一次浪潮已经全面铺开,推动海洋文明、开展海洋贸易是大势所趋。
彼时,宁波、温州、台州等沿海居民也已经深度参与着这场大变革,并给自身生活带来了改善。双屿港,是浙江,乃至东海领域最大的贸易场所。“一叶之艇,送一瓜,运一罐,率得厚利……三尺童子,亦知双屿为衣食父母”(朱纨语)。


对此,内地平原居民可能会一是费解不理解:“没有了大海可以种地嘛。”
但是,宁波所在的东南沿海,不仅是水乡、而且是“山乡”,对于人多地狭的沿海人民,航运、贸易、大海就是命根子,海禁对沿海人民来说,极其致命。走私,或许结局不好,但总比等死好百倍,铤而走险的民众,加入了劫掠的海盗,或走私的海商队伍。从这个意义上说,将打击走私集团的行为,上升为反侵略战争,的确有些夸大,但我们也不能否认——走私队伍不排除有日本浪人侵扰劫掠中国百姓。
有人说,须将戚继光、俞大猷等人,拉下神坛——这本是个伪命题。此二位是朝廷命官,为朝廷做事,执行的国家政策,即使在大明时期,也未曾登上过神坛,又何来拉下(至于后来如何走上神坛的,应该是近代抗战时期吧)在军事方面,他们的确是出色的天才——无论他们的对象是谁,都无法否认其军事家的地位。
关于嘉靖倭寇队伍的中、日人员构成,基本已有定论,而且明人都没避讳(“大抵真倭十之二三,从者十之七八”。《明史》),保守估计,大明籍人占了七成。被视为倭寇大的道理大概是——这批人的作战方式的确是“倭式”的,从兵器到战法,机动灵活,适合流窜作战,戚继光的鸳鸯阵,正是为对抗“倭式”战法而发明。
不过,这些人毕竟不是日本正规军,更像是拥有倭人作战方式的国际走私武装
关于倭寇问题,把其说成“反侵略战争”的确值得商榷但直接说成“镇压先进的海洋文明”,似也矫枉过正。查史料,明朝高层也并未把这个事塑造成可歌可泣的事件;而万历年间的“壬辰抗倭”更被王朝重视,它(朝鲜之役)和播州之役、宁夏之役,一起被列入“万历三大征”
戚继光等人的军事行动可以看成,“明朝肃清中国沿海国际走私集团的行为”,而对象的国籍问题,似乎并不重要。
如果非要宣传反侵略的抗倭,不妨可以多宣传下万历年间李如松等人对日本正规军的功绩。戚继光从来不是神,他就是一个军事家,执行了一场任务而已,虽然没有杀多少真倭,但也没必要背上“刽子手”的之骂名。
且不管出发点如何,执行“海禁”政策、打击自由贸易,对沿海地区,尤其是宁波这样的港口城市,其打击是致命的的,而且宁波下一次重新对外开埠,已经是三个多世纪后的1844年了。而戚继光等人的军事行动,并没有从根本上禁绝走私,反而让走私更加严重。走私问题并不是灭绝的,而是因为隆庆开关恢复开埠,问题反而就迎刃而解了。
海禁、港口经济危机、海洋经济崩溃过程连锁反应是这样的:
海禁➩贸易中断➩港口废弃➩商铺进出货源断供、码头工人水手失业、航运商人破产➩城乡经济命脉崩溃➩地下走私猖獗➩合法贸易转为“非法贸易”


简单总结一下明代宁波遭遇了三次大的不幸:
第一次:名字跟国号冲突,发展了七八百年的“明州”品牌被撸掉了。
第二次:日本人争贡事件发生在宁波地盘,让高层对其更加不信任,关闭了海关。
第三次:倭寇作乱,宁波因为对日贸易牵连,几乎被判死刑。
据宁波著名文化学者周时奋先生(已仙逝)考证:港口经济繁荣的时候,宁波城是一座“比威尼斯还威尼斯”的水城”,“在宋元至明朝中期,如果有一架直升机俯瞰宁波城全貌,那座梨形的罗城,就像浸泡在水中的一个岛屿。两片水——日湖和月湖,像两条臂膀把宁波城紧紧抱在怀中。”宁波城水系的淤塞,跟海禁政策的时间,是一致的。
    《宁郡地舆图》为清道光以前绘制的宁波城市地图,右上角有海运大船、内河小船,城内街道、建筑、商铺、桥梁等等一一俱全。此图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



    晚清宁波城内街巷,堪比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只是再也没有了繁盛的码头



    英国人手绘的19世纪40年代的宁波入海口。



没有了港口贸易,曾经遍布城内外的河流水系就失去了航运价值。时间一长,湖泊开始淤塞。清初,宁波月湖“广长减十之六七,而所有汀洲岛屿,不可复识”,从1374年关闭市舶司到1844年重新开埠宁波港在470多年岁月里(朝贡贸易作用有限,几乎不产生GDP),几乎是处于荒废状态。


海禁期间,宁波外港——双屿(今属舟山,当时为宁波府辖区),顽强的民间私人贸易,还是坚挺了一段时间。不过,一座富可敌国的港口,最终成为了一片废墟。如果明朝政府当时能网开一面,因势利导地走开放之路:实行“内陆重农、沿海重商”的双轨制,那里或许会成为一个拥有主权的“香港”或“澳门”。
英国人到达宁波,比葡萄牙人晚了两个世纪1683年,英国商船抵达舟山、宁波一带;1698年,英国人设红毛馆于定海(时属宁波府管辖)街头泥城;17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船一艘前往宁波试求通商。此时,清朝继续推行闭关锁国,“官方贸易”通道,只留下广州一口。
但是英国人不满足,并且十分看好宁波及其海域。当时,英国人对宁波投资额:101300英镑;对广州投资额:40800英镑;对厦门投资额:34400英镑。
宁波的商业地位远远胜于厦门和广州,两百多年后,英国人发动鸦片战争,并没有在珠江口登陆,最终还是通过宁波的镇海、定海打开中国大门的。而当时他们的首要索取对象,并不是香港岛,而是是宁波东部的舟山。
    打开宁波大门的镇海之战



英国人从宁波镇海打开江浙地区大门。中英《南京条约》
迫使清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 。从明初海禁没自由贸易,到到1844年宁波重新开放经历了近500年。对于一个以海洋为生的港口城市来说,时间已经太久,错过已经太多。而宁波本地形成的商帮集团,因为本地没有市场,也逐渐流失有的南下了,到了香港;有的北上了,去了上海。
上海和香港的崛起,是开放造就的繁荣,但决定因素不再是港湾,而是人才和资本。


近代开埠,甬人入沪
机会总是此消彼长的,宁波港逐步走向衰落的时候,对岸长江口的小县城上海却悄然崛起,我们前边提到:宁波建港的自然条件优于上海,那为什么最后上海还是胜出了?
答案是:长江流域腹地与商业资本强大。到了清末,贯通南北的京杭运河,逐渐被贯通东西的长江航道所取代——一是长江沿岸通商口岸开放及经济崛起所致,二是太平天国等内乱对运河沿线的破坏,加上黄河1855年改道,导致更多投资从运河沿线转向长江沿线——此前松江府的上海县,就成了这样一个资本汇聚之地。
宁波的优势:天然港湾众多、区位面向大海、海运优势明显;宁波的劣势:山脉阻隔,内河航道狭小,经济腹地狭窄
上海的优势:长江航道畅通、平原开阔坦荡、经济腹地广阔;上海的劣势:泥沙堆积河口、缺少深水良港。
跟“靠海吃海”的宁波不同,上海城市的壮大,最早的强项是长江航运和商业资本。
鸦片战争后,外国冒险家蜂拥而至,在黄浦江畔建筑了码头、仓库;19世纪70 年代,上海港成为全国的航运中心。
这个中心,是用钱烧出来的,为了把这个大蛋糕做好,外国冒险家和投资者是不惜加大投入的。外国人一开始并不愿意插手太平天国与清朝的内斗,甚至还与天平均合作过。随着太平军节节败退,又进攻上海。好家伙,这下外国人惹毛了,赶紧拿起火枪跟太平军开火,就是为了保住上海这个商业资本中心,这是他们苦心经营的地方。
十余年的太平天国动乱,促使广东、福建、宁波,的投资转移到上海。既然上海港口条件不好,那就用钱来改变,造出一个江海联运的大港。1905年成立的上海浚浦局,专门负责疏浚航道。1906年到1911年,疏浚航道的费用达到了773万两白银,占到当时上海港年税入的12%


宁波港虽然荒废了,但“宁波元素”并没有沉沦,著名的“宁波商帮”抢滩上海,推动上海发展和崛起——当然,对于宁波本地来说,这是人才的外流。
比如,首次将轮船引入商业领域的依旧是宁波人。1854年冬天,宁波船商从国外购买了一艘轮船,取名“宝号”。“宝顺号”的主要任务是为海上商船护航,是中国第一艘商用轮船。
    宝顺轮开进甬江口 绘图/刘震宇



不光城市建设,在传统的航运领域,宁波被上海迅速取代 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港口腹地的丧失殆尽,宁波港最终成了上海的支线港口,几乎不参加直接的对外贸易活动。
到了1937年,宁波港船舶载,重量已经不到上海的1/10。在孙中山的《实业计划》中,宁波仅与葫芦岛、烟台、温州等港口一样,是一处无足轻重的“三等港”。一座千年商埠,最终在国际航运体系中被慢慢遗忘了。





“一城烟雨半东南”,描写上海之大;“全城烟囱三支半”,形容宁波之小。上海外滩,已经是个今人熟悉的名词,而外滩的最早版本,来自宁波。随着宁波人入沪,“外滩”这个词也被搬到了上海。
    晚清彩色地图中的宁波三江口和老外滩



上海人乐于叫宁波人“小宁波”,更以“阿拉上海人”为豪。不过,“阿拉”来自宁波话里的“阿拉宁波人”,而土著上海话原有的“我伲”,已经很少被人提起了。
上海城市崛起过程中,“小宁波”们是中流砥柱。从1852年到1948年,宁波人用占当时上海1/5的人口,创造了上海的1/3财富。
在上海,国人创办第一家银行、第一批保险公司、第一家信托公司,均出自宁波商帮之手。
除了缔造上海,宁波商帮还推动了天津、武汉的崛起;抗战时期香港经济的繁荣,多有宁波人之功。这正如民国年间出版的《中国商业地理》所言:“上海者,即曰宁波人之上海。”
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都是“宁波帮”:
张敏钰,台湾的水泥大王
王传麟,台湾棉纺大王
傅在源,东京的杂粮大王
张济民,新加州地产大王
陈廷骅,香港棉纺大王
曹光彪,香港毛纺业大王
李惠利,香港钟表大王
邱德根,香港娱乐大王
包玉刚,缔造了香港船业王国
邵逸夫,缔造了香港TVB传媒王国
大港归一,明州复明
复兴再牛的地方,强如魔都上海,也不可能把所有经济功能包揽,发展更不可能十全十美。比如,从19 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至今,航道水深问题就始终困扰上海港。当代,上海斥巨资在浙江洋山岛,兴建深水港区。不过,洋山港潜力总有用尽的一天。
于是,宁波终于迎来了复兴之机。20世纪70年代末,海运荒废已久的,宁波的滨海到处是白茫茫的芦苇荡,曾远渡重洋的伟人敏锐地发现了地图上的秘密:
1979年,邓小平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圈出了深圳特区。1984年,他又在东海边画了一个点,让宁波港重新复活。他老人家特别指出:“宁波的优势有两个,一个是宁波港,一个是宁波帮”,“要把全世界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
跟上海港比,宁波的优势是水深,劣势是腹地。改革开放后,宁波港重新释放活力,交通环境的改善,让上海的“腹地优势”不再那么明显。
宁波先是巩固了嘉兴、温州、台州港,杭州湾跨海大桥开通后,又让苏南及苏北等广大地区成为宁波港的势力范围;“无水港”和海铁联运又使宁波港,伸向金华、义乌、衢州,江西的鹰潭、上饶。
历史上,宁波、舟山本是一个整体。当代,宁波、舟山分别成为独立的行政区,地图上那条淡淡的红线,束缚了两个大港腾飞的翅膀。2005年底到2006年初,“宁波—舟山港”正式起航,一体化后的新港口,立刻迸发出惊人的活力。这个加强版的“大明州港”,货物吞吐量目前稳居全国首位。
宁波海域位于我国沿海主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处,北距上海吴淞口130 海里,距青岛433 海里,距秦皇岛683 海里;南距广州824海里,距厦门476海里,与香港、基隆、釜山、大阪、神户等大港间的国际航线均在1000 海里以内。2006年1 月1 日,“宁波—舟山港”名称正式启用,原“宁波港”和“舟山港”名称不再使用。“宁波-舟山港”,目前形成了“一港十九区”的格局,其中宁波港域有8个港区,舟山港域有11 个港区。





关于明州(宁波)的发展,可以大致总结为:
    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繁荣,明州始终是“三大港”,经济地位犹如今“北上广”般的存在。明代,两遭横祸:明初海禁,商业贸易全无,只剩下朝贡贸易;嘉靖“争贡事件”惹来朝廷关闭朝贡贸易,宁波彻底闭关。宁波与大航海时代,擦肩而过。清代,英国商人频频扣关,开埠后上海崛起,资本人才外流,宁波追赶不及


宁波是一座低调的实力派之城,它的知名度不高,跟明初那次改名有关:
现在,很多人一说明州,还以为是美国那个“明尼苏达州”呢。
唐朝到明代,一个七八百年的名字,明州本来是一张最好的“品牌”。改成宁波之后,“波澜不惊”,远不如“明州”朗朗上口。看人家扬州、广州、泉州,当时一块制霸海上的兄弟,现在都还保留着“品牌”呢,相比之下,宁波运气不好——唐朝取了个“明”,谁能想跟后边来个明朝呢。
另外,周边杭州、苏州、南京、福州历史文化底蕴强大,加上上海这个巨无霸的强大磁场,宁波的确不显山露水。
而且,“非省会”身份让他缺少强大的话语权,实力虽强,也只能忍辱负重,伺机崛起咯。
“一带一路”时代,宁波和宁波人,撸起袖子加油干,他跑啊跑,追呀追,为的是,追上那个无比辉煌的自己——明州。


如果江南人民抛弃“地图炮”,让杭州、上海、宁波发挥各自优势,这个“正三角形”的版图格局
一定会释放出灿烂的光芒——而那个光芒四溢的明州,也一定会越来越“明”!



上海:金融、资本、综合经济中心,上海不能太臃肿,港口经济可逐渐转交宁波去做。
杭州:电商、物流、创意经济中心,而本省的综合经济中心,可以让宁波去担当。
宁波:港口、外贸经济中心 ,在此基础上可以往本省经济中心上努力一把。


从明州到宁波:它是,海上丝绸之路兴衰的缩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情义无价943 发表于 2020-8-2 13:3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看似处于“尴尬”中的宁波,其实素来都是一座开放大气又不失华丽传奇的多元城市。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地道风物(didaofengwu)。
论及对宁波的印象,不少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尴尬”。
夕阳中的东部新城。摄影/布布booboo
“依靠警察,抓住妓女”(宁波话:“依靠政策,抓住机遇”),宁波经济表现持续强劲,但又无法抗衡当下省会杭州的综合实力;贵为“(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却又不如同类的青岛、大连、厦门——经济省内一枝独秀,颜值逆天美到犯规;盛产学霸,享有“院士之乡”的美誉,却在“抢人大战”开始很久之前,就面临人才流失严重的窘境;即使是表现向来优秀的天然良港,到头来还得和上海一争高下!
镇海炼化夜景。摄影/鲁蛋他爸
然而,古往今来,“东出大海,西连江淮,转运南北,港通天下”的宁波,其实素来都是一座开放大气又不失华丽传奇的多元城市。
天一阁。天一阁是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建起的家族图书馆,至今仍保存有阁内藏书30多万卷,其中大部分是明代刻本和抄本,不少是海内孤本。摄影/张友德
都说风水轮流转,或许下一个“网红”城市,就是这里。
01  与海为伴的千年历史
宁波地处东南沿海,是中国最古老的港口之一。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归田三首》中以“西京尘浩浩,东海浪漫漫”来描述西京长安和东海殊域两个迥异不同的世界。
宁波的历史,就是与海为伴的历史。
庆安会馆外面的石头。庆安会馆位于三江口东岸,是中国八大天后宫之一,平时为宁波舶商的聚会场所。摄影/阿光
早在7000年前,宁波的先民就开始面朝大海、繁衍生息,创造出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在河姆渡文化遗址中,不乏制作精良的渔猎工具及大量各类鱼骨,足以证明当时的河姆渡人已经开始从事海上活动,具有捕捞能力,堪称国内最早的航海家。
“东尽观沧海,往事一慨然,浪中鼓万叠,鲸背血千年,何物秦始皇,于此求神仙。”(黄宗羲《达篷纪游》)到了秦朝,这里成为了秦始皇的求仙之地。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09年,秦始皇多次求长生不老之药而不得,便开启了第五次出巡——“过丹阳,至钱塘,临浙江……上会稽,祭大禹”,最后到达今天宁波慈溪市三北镇的达蓬山。其实只从达蓬山这个名字,就能发现它与求仙之路的渊源——即从这里出发,可以航海到达蓬莱仙境。
达蓬山。摄影/鲁蛋他爸
徐福怕未能成功获取长生不老药的事实泄露,便请求配备强弩射手再次出海。秦始皇相信了徐福,再次派徐福出海。于是,徐福就是在达蓬山,率“童男童女三千人”和“百工”,携带“五谷子种”,乘船泛海东渡,转折至亶州,即今所谓日本。
对于徐福东渡,《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也有记载:“(秦始皇)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徐福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
宁波舟山港水深、风浪小,全年不冻,是难得的良港。宁波港与舟山港合并之后,超越上海成为全国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 摄影/鲁蛋他爸
徐福东渡之后的故事,成为留给后人的谜团。然而,不管是秦始皇“于此求神仙”,还是徐福“采药瀛洲去,扁舟竟不还”,无疑都给这片面朝大海的古老土地带来了几分神秘的传奇色彩。
到了唐朝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以四明山命名为明州的宁波,才真正成为城市。长庆元年(821年),当时的明州刺史韩察将州治从小溪镇迁到宁波的“三江口”,以今天的中山广场到鼓楼这一带为中心,建起官置,筑立子城,从此奠定了宁波千年来的城市格局。
三江口,余姚江、奉化江、甬江交汇于此。摄影/阿光
唐宋元,是属于宁波的高光时刻。
随着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城市商业发生革命、航海对外贸易勃兴,兼得江河湖海之利的明州,一跃成为彼时当仁不让的“网红城市”——桅樯林立、客商云集,鉴真在这里扬帆起航,遣唐使在这里休憩学习,文人墨客在这里坐而论道、吟诗作对……宁波的风头,一时无城能及。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为避国号讳,取“海定则波宁”之意,将明州改为宁波。宁波之名,沿用至今。
宁波九龙湖。九龙湖毗邻达蓬山,原名十字路水库。摄影/李柏丰
16世纪中叶,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兴起,宁波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港口之一。值得玩味的是,欧洲人对“宁波”觊觎已久,却并不知道“浙江”的存在。在葡萄牙制图学家陀拉多1571年绘制的地图上,华南地区准确标有“广东”,然而在浙江沿海区域,却只见“LIAMPO”(宁波),不见“浙江”。
1581年,西班牙人门多萨收集大量资料后,写成了《中华大帝国史》。该书认为中国沿海有5个省份,其中一个省就是“Liampo”,显然这里实际上指的就是浙江。可见,“先有宁波,再有浙江”绝不是妄言。
宁波白岩山风电场。摄影/鲁蛋他爸
在日本历史学家称为“十六世纪之上海”的双屿港上,商船云集、白银滚滚,活跃着来自葡萄牙、日本、及浙江闽南沿海一带的商人,汇集着欧洲、南洋、江南的特产……此时的宁波,是私船泊聚交易的宝地,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温床。
然而,随着倭寇之患,以及海禁政策的愈加严格,原本作为海交巨港的宁波,随即360°大变身转变为一个海疆堡垒。这座“海道辐辏”的枢纽大港也因此与大航海时代遗憾地擦肩而过,暂时结束了繁华港口的命运。
与此同时,商业开始逐渐取代被禁锢的航运,成为本地重要经济力量的宁波商帮开始出现,至清朝时更得以蓬勃发展。
宁波鼓楼。摄影/鲁蛋他爸
02  “小宁波”建成了“大上海”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宁波作为“五口通商城市”之一,被迫开放。彼时来到宁波的外国人按照欧洲城市样板,在三江口北岸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居留地。这就是宁波人口中的“老外滩”,比上海外滩还早了20年。
宁波甬江两岸,图中的跨越甬江的桥为庆丰桥。摄影/布布booboo
地处宁波市中心的“老外滩”,有着大量欧式风格及中西合璧的漂亮建筑。作为宁波最早受西方文化浸染的一隅,记录下了近代中西交融下宁波的历史变化。
老外滩。图/视觉中国
荒废长达500年的宁波港仿佛迎来了自己的春天。宁波商帮利用外滩这一通商口岸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航运贸易优势,纷纷融入庞大的进出口贸易行业,不少还开创了轮船、运输等公司,其中以虞洽卿、朱葆三、李云书创办的宁绍轮船公司和三北运输公司最为出名。

宁波港。摄影/阿光
然而,外资的涌入,又使得宁波本土经济受到重创。于是,本地形成的各商帮,纷纷从老外滩码头坐上了驶往各地的客船。《鄞县通志》就有记载:“至五口通商后,邑人足迹遍履全国、南洋、欧美各地,财富日增。”孙中山对此也曾评价道:“凡吾国各埠,莫不有甬人事业,即欧洲各国,亦多甬商足迹,其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也。”
大量宁波商帮选择将新兴的上海作为主要活动地点,在上海建起了一个又一个商业王国的同时,也对上海的经济、社会、文化及城市建设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上海城市的崛起过程中,敢想更敢做、务实又创新的宁波人,可谓是当仁不让的中流砥柱。这群从小吹着海风、在传统儒学教化之下长大的新兴商帮,有着商人的精明开阖却又不失书生的道德操守,完成了从传统商业到现代商业的转型,从而在中国的近代经济舞台中,真正脱颖而出。
宁波市钱业会馆。这里曾经是宁波金融业人士聚会的场所,是金融业最为活跃的地点,也是宁波商人崛起的见证者。图/视觉中国
据统计,从1852年到1948年,宁波人用占当时上海1/5的人口,创造了上海的1/3财富。而1905年,以宁波帮为主要领导者的上海总商会,更是掀开了中国近现代商圈的序幕。难怪人们说“上海者,即曰宁波人之上海”
宁波籍商人遍布各行各业,其中不乏举足轻重的商业巨子。上:从左至右分别为中国第一个商会组织建立者严信厚;上海总商会会长虞洽卿;“中国火柴大王”刘鸿生。下:从左至右分别为慈善家、娱乐业大亨邵逸夫;世界船王包玉刚;“东京杂粮大王”傅在源。图/源自网络
而在上海滩扬名立万、完成中国近现代服装改革的“红帮裁缝”,更是以精湛的技艺、创新的理念、人性化的服务,在中国服装史上,创立了中国服装史上很多个“第一”。中国第一套西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服理论专著,第一家西服工艺学校,都是出自宁波人之手,引领了了一代亚洲新风尚。
宁波“红帮老裁缝”杨鹏云PK英国皇家服装技师。图/中国之声
除了缔造上海,宁波商帮还推动了天津、武汉等城市的崛起。抗战时期香港经济的繁荣,也少不了宁波人及宁波籍上海人勤劳的身影。
二战以后,宁波商帮转移到香港、北美等地,宁波人从此散布在世界各个角落,宁波也自然而然成为了著名侨乡。
时至今日,大部分上海人家中,总有这么两三个宁波亲戚;上海的每条弄堂里,总有这么一个“宁波阿婆”;上海人的家常闲话里,总有这么一位面目模糊却强势能干的“宁波婆婆”……当然,还有许多上海人的祖籍,就是宁波。
千年进士古村,宁波走马塘。历史上,曾经有76位进士从这里走出。摄影/孙锐
有意思的是,有些上海人乐于叫宁波人“小宁波”,并且嘴上总以挂着“阿拉上海人”为豪。然而,事实上,“阿拉”其实是正宗地道的宁波话,而上海本地话原有的“我们”——“我伲”,在上海却已经鲜少有人提及。
03   宁波人的人文情怀,在佛国,也在俗世
然而,历史悠久的宁波,有的可不止是繁华港口和商帮文化,更多的还是浓郁饱满的人文情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被敬称为“四明三佛之地”的宁波,受佛教影响深远,更是福地宝坊林立,古往今来的中外高僧大德至此,谈经论道,教授解惑。
保国寺内景。摄影/张友德
“二十里松行欲尽,青山捧出梵王宫”,这是有着1700年历史的天童寺的写照。据《天童寺志》记载,宋、元、明时期,有多达32批日本僧人到天童寺参禅、求法,11批中国僧人赴日弘法、传教。把中国禅宗传入日本并创立临济宗、曹洞宗的日本僧人荣西、道元,都是从天童寺归国后才开山立派。佛教的传播和僧侣的迎来送往,铸就了天童寺在海上丝绸之路中,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

天童寺。天童寺始建于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是佛教禅宗五大名刹之一。图/视觉中国
除此之外,闻名千年的阿育王寺珍藏着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弥勒道场”雪窦山为全国佛教五大名山之一,建筑精美的保国寺是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宁波地区历史悠久、气势恢弘的众多庙宇,吸引的远远不止是善男信女。
宁波阿育王寺是中国唯一一座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佛教寺庙。摄影/张友德
到了宋代,在宁波为官的王安石请来了史称“庆历五先生”出山。他们开办学校,确立教化和师道,将“耕读传家、商儒并生”的传统在此深深扎根。几年后,这里就有人高中进士,一大批人到朝廷当官。到南宋,更是“满朝朱衣贵,尽是四明人”,宁波人在朝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同时期,本土的四明学派开始出现在这座港口城市。文天祥就曾非常羡慕地表示过:“一时师友,聚于东浙。呜呼,盛哉!”
《三字经》。图/书格
明代,宁波又诞生了姚江学派、浙东学派,出现了虞世南、高则诚、王守仁、朱舜水、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张煌言等一批文化名人,以及《三字经》《海潮论》《耕织图》《问难书》《诘难书》《问疑书》等一系列知名著作。
月湖雪景。历史上曾经有许多文人学者,居住于月湖之畔。宋代王安石、曾巩,清朝万斯同、全祖望等人,都曾在此留下足迹。摄影/鲁蛋他爸
“三江六塘河,一湖居城中”,“荆公书声琅琅,谢山史笔悠悠”,人文渊薮,书香幽幽的月湖之畔,正是文人墨客著书立说,结社赋诗,读书讲学之所。宋明时期曾经是文人坐而论道的城中山水,如今倒是宁波最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垂柳之下,四处散落的古代建筑与车水马龙的大街形成鲜明的对比,令人不禁遥想“谁把江湖付此翁,江湖更在广城中”,喟叹宁波千年来的沧海桑田。
天一阁。摄影/张友德
这种底蕴始终在宁波有迹可循。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天一阁。它是中国藏书文化的代表之作,也是宁波之游的“必打卡之处”。可以说把卷帙浩繁一词活生生地摆在国人面前,是中国人最雅致的一面。
有意思的是,这里还有中国人最市井的日常娱乐。在天一阁景区内,有个麻将博物馆。这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各种材质和花样的麻将牌,也有颇有人气的“三缺一”牌桌的打卡位。
宁波麻将博物馆。图/视觉中国
有种流传较广的说法认为,麻将的发祥地,就是在宁波。史上第一本麻将谱《绘图麻雀牌谱》的作者沈一帆就说“麻雀之始,始于宁波”;前述《清稗类钞》也持同样的观点,“始于浙之宁波,其后不胫而走,遂遍南北”。
麻将经由宁波商帮带到了全国各地。百余年间,麻将成为街头巷尾喜闻乐见的休闲娱乐方式。“四四方方一座城,东南西北四个人”,麻将也将中国人的生活哲学体现得淋漓尽致。
04 宁波人的字典里,没有“焦虑”二字
与中国大部分城市一样,宁波地图伴随着拔地而起的高楼、实验风格的建筑、粉墨登场的网红店,呈现着时刻变化的活力。
宁波新城。摄影/布布booboo
然而,比起北上广深,宁波的生活,可谓悠闲中不失活力,繁华中不失宁静。在这里,“焦虑”从来都不是生活的代名词。
漫步在城隍庙、天一广场或者仍未拆迁的小巷之中,品尝地道的宁波美食。鱼米之乡,又濒临东海,宁波是真·吃货们的天堂——软糯香甜的宁波汤圆、鲜咸合一的“宁波三臭”、新鲜嫩滑的雪菜黄鱼……不论是小吃,还是海鲜,宁波的美食总不会令人失望。
宁波汤圆。北宋时期的明州(今宁波)开始流行吃一种黑芝麻馅的糯米球,时人称作浮元子,后来变成我们如今熟知的汤圆。千百年来制作方法并未发生大的变化,这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小吃之一。图/汇图网
找一个周末——转转王澍设计的宁波博物馆,在取材古朴、造型摩登的建筑中,了解宁波往事;看看弘一法师曾经居住过的古老的七塔寺,轻轻哼起“长亭外,古道边……”;
城隍庙。宁波的城隍庙始建于梁贞明二年(公元916年),于明朝洪武年间迁至现址。历经千年沧桑,几经起伏,这里一直是宁波最为繁华的所在。摄影/布布booboo
爬上天封塔,咄咄逼人的高楼大厦和正在消失中的青砖瓦老宅院,一个平时看不到的宁波正组合打包、映入眼前;
跟随《搜索》、《理发师》、《赵氏孤儿》等一系列在宁波拍摄的电影,在周边生活气息浓郁的小镇追寻诗意宁波的同时,也游走在老外滩光影迷离的酒吧、时尚的南部商务区、杭州湾跨海大桥作背景下的都市夜色之中,迷失宁波。

南部商务区夜景。摄影/李柏丰
潮起潮涌,浪奔浪流,这座极具传奇色彩的千年都会,经历过无上的繁荣,也尝试过落寞的滋味。
宁波市郊。摄影/王韬Alex
如今的宁波,笃定地站立在东海之畔,厚积薄发,等待着,哦不,应该是准备着,自己再一次的“高光时刻”。

宁波镇海新城。摄影/李柏丰
文丨意爰
编辑丨伊森
图编丨袁千禧
“我是行走的风物百科,想和我一起发现每寸土地的不一样,就来公众号:地道风物(ID:didaofengwu)和我say Hi 吧~ o(* ̄▽ ̄*)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3457683 发表于 2020-8-2 13: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侦察猿要为大家侦察一件事情:宁波迈入万亿GDP城市俱乐部。


随着2018年的结束,各地都在忙着统计GDP,而很多地方也相继进入两会时间,有个话题特别引人注目:全国哪些城市进入“万亿GDP城市俱乐部”?根据2017年的统计数据来看,2018年有三个城市非常有机会迈入万亿GDP城市俱乐部,那就是宁波、佛山和郑州,如今宁波已经率先宣布2018年GDP已经突破万亿,成为第15个迈入万亿GDP俱乐部的城市,也是浙江省继杭州以后第二个进入俱乐部的城市!








宁波的面积只占全国的0.1%,却创造了全国1.2%的生产总值,在2018年的大环境下更加不容易,这对于浙江省经济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利好,中浙江省不但高速稳健发展,而且地区发展数据体现了高质量发展,为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增光添彩。


曾经的明州市舶司是繁忙的大港


宁波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跟宁波作为港口城市是分不开的,目前宁波是“海上丝绸之路”东方始发港,宁波舟山港作为全球首个“十亿吨”大港,对宁波舟山放的生产总值及就业的贡献率一直都很高。依托港口,宁波临港产业带快速崛起,石化、能源、汽车等临港工业区绵延20多公里,国际物流、航运交易、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务业异军突起,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加上便利的贸易航线,造就了宁波快速稳健的发展。


宁波历史悠久,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宁波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在夏、商、西周,宁波的地名为鄞,到了春秋时期,具体来说应该是公元前473年,勾践灭吴后,为发展水师,增辟通海门户,在此建设港口码头——句章,从此,宁波就与海洋结下不解之缘,自此以后,宁波的发展就离不开海洋了,到了隋唐时期,在宁波设立明州港,而宁波的名字也随之改为明州,而明州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宁波这个名字是明朝时候定下来的由于朱元璋建立的政权国号为明,为了避讳国号,朱元璋采纳鄞县读书人单仲友的建议,取“海定则波宁”之义,将明州改称宁波府,宁波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宁波作为港口的位置受到巨大发展是在唐朝末年,安史之乱以后,中国的经济中心难移加剧,北方战乱,而宁波则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重要的港口,到唐朝末年,明州港已经成为当时中国的四大港口之一,拥有多条通往亚、非、欧的多条航线,据日本学者木宫泰彦《中日文化交流史》记载,公元782年-1191年间中日贸易往来,中国的商队从明州港出发来往于日本达百多次,平均三年往返一次,带去大量丝绸、瓷器、书籍、出售,贩回砂金、水银和锡,著名的鉴真东渡就是从明州出发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从明州出发到日本的商船之多,让明州成为鉴真大师东渡日本的首要选择。


到了两宋,经济中心南移完成,加上北方相继在金辽元的手里,明州作为当时的大港发挥的作用日益扩大,北宋时,朝廷在明州设立了市舶司,是‘市舶三司’(广州、杭州、明州)之一,  市舶司的职责是“掌藩货、海舶、征榷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也就是掌管检查出入的船舶,征收商税,收购政府专卖品和管理外商等事务,相当于今天的海关,南宋时,由于京师在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明州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明州市舶司直属户部管辖,并制定了 一些列的政策,使得明州港的对外贸易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明州港出发的航线,有日本、高丽、东南亚、西亚,乃至地中海、非洲诸国等。元代“提举庆元市舶使司”管辖范围扩大,为国家“三司”(广州、泉州、明州)之一,继续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这也宁波没落的原因之一,明朝由于倭寇之乱严重,加上统治者的短暂,虽然有过短暂的开关,但无法与其鼎盛时期相比,明朝时期甚至出现了走私专用港双屿港,清朝时期虽然曾经作为开放的港口之一,但在与广州的竞争中败下阵来,经乾隆皇帝决定,广州成为唯一对外的通商口岸,直到1840年,英军用枪炮逼迫清朝开关,宁波才作为通商口岸对外贸易,但终究因上海港的迅速咽起,没有能恢复历史上中华第一港的元气。


新中国成立以后,对于宁波港的发展非常重视,特别是改革开发以后,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及政策的红利,宁波港也走向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尤其是在2006年以后,联合舟山的优势,整合形成宁波舟山港,发挥1+1>2的作用,2018年,宁波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再超10亿吨,继续保持世界唯一的超10亿吨超级大港地位,港口排名实现全球“十连冠”。








宁波能够制霸的原因是什么?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宁波港都是非常重要的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那么宁波能够独领风骚的秘诀又在哪里呢?我们要从全局和区域两个部分进行分析。


先看全局,打开地图,自山东半岛向南,中国的海岸线就向东凸出,然后又向西倾斜,拐角处就是长三角,也就是上海、江苏、浙江区域,长三角位于中国海岸的中间位置,东西走向由于长江的存在,使得内陆的货物能够能够长江运输到长三角,而且长江支流众多,无论走哪个支流最终都能汇入长江,南北走向虽然没有天然的河流,但是确有人工运河,京杭大运河的存在,京杭大运河的终点是杭州,跟宁波有什么关系呢?








因为有浙东运河的存在,浙东运河又名杭甬运河,西起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跨曹娥江,经过绍兴市,东至宁波市甬江入海口,全长239公里,始建于春秋时期,杭甬运河在古代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一直到明清时代,还是主要的运输线路,有了浙东运河的存在,通过京杭大运河运输过来的货物,能够很方便的运输到宁波港出海, 在运输不发达的古代,有了水路运输,成本就大大节约,这些因素就决定了宁波在航海中的重要地位。








再看区域,长三角有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能够做港口的当然不止一个,除了宁波以外,还有上海、杭州等城市,那么为什么这两个城市无法成为宁波的竞争对手呢?这就是地理位置在作怪。


首先来看上海,上海位于长江的出海口,比宁波拥有更好的位置,但是就是因为上海离长江太近了,长江每年大量携带泥沙入海,形成了很多沙岛,自然条件决定了上海附近泥沙淤积太多,无法形成深水港,而且上海海岸线太直,没有遮挡,也就无法形成避风港,现在上海的上海港深水港区,租借的是浙江的洋山岛。








而杭州,虽然是京杭大运河的重点,也有钱塘江出海,但是钱塘江却有非常厉害的钱塘江潮,每年都会有因为钱江潮而死亡的案例,船只是无法通过猛烈的钱塘江潮的。
而宁波,既有浙东运河连通京杭大运河,又有海路直通长江,在加上舟山群岛的遮挡,为优良的深水港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除了地理条件就连洋流都眷顾着宁波,在中国东海海域,由河水和海水混合形成了一股冲淡水性质的沿岸流,其路线随季节更替而不同。夏季,东海沿岸海水向北流,与长江水和钱塘江冲淡水汇合,形成冲淡水流,向东北与对马暖流相接,这个时节船舶适宜北航。冬季,长江流量大减,东海沿岸流减弱,在偏北季风吹送下,长江冲淡水与钱塘江冲淡水汇合,沿浙闽海岸南下,这个季节船舶适宜南行。宁波恰恰处在海流线路交汇区域。这就给航海时代的船舶航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上天如此的眷顾,宁波不崛起,那就太没有天理了。


如今,上海是金融、资本、综合经济中心,杭州市电商、物流、创意经济中心,而宁波则是港口、外贸经济中心,与杭州、上海的功能互补,三市形成铁三角,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可谓如虎添翼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夫星特九 发表于 2020-8-2 13: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我的姓也知道,我不是宁波本地的土著,算起来,我在宁波也待了十年,是的2005年来这边四年级,2015年还在杭州读大学,基本上,人生中三十岁之前最重要的十年都在宁波度过了,并且,我觉得我以后应该会回宁波工作,宁波多好阿。
从几个方面讲一下吧。
(摄于宁波博物馆,望向鄞州公园以及南部商务区)
一。宁波的交通。
港运。世界十大港口里,有一个宁波港,不,现在应该叫做宁波-舟山港。当然,北仑港现在已经被开发成一个景点,作为工业旅游的标杆。宁波的港口航运条件很不错,深水、终年不冻。但是总体来看,腹地比较小,但是也在努力拓展自己的业务范围,例如开通海铁联运扩展至四川、江西等内陆省份。上海的洋山港就不说了,毕竟是中央意志,政治目的,给了上海这样一块飞地,据说除了嵊泗每年会有少量的税收,浙江省是完全收不到半分钱的。换一个方面想,如果宁波成了体量这么大的港口,路上跑的集装箱会比现在更多,虽然不能进中心区,但也会造成不便吧,比如宁波东出口下高速,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拥堵和不适。以我家附近的鄞县大道为例,至少五年前吧,集装箱车数量比现在多很多,现在可能是大多数都走南外环的鄞州大道了。

铁路。宁波原来特别悲催,萧甬铁路的末端(就是杭甬线)。线路再往下延伸没有了,这样的天残在如此大的经济体量里应该是没有的吧。(别提厦门青岛大连,他们的航空竞争压力没有宁波在长三角大,高崎流亭周水子哪一个不是上千万的年客流量,宁波现在好像还只有八百多万。)09年吧,甬台温——温福——福厦深客运专线通车(其实出了那事儿,降速什么的也有影响),接着沪杭甬通车。宁波的铁路交通条件其实已经达到了所有计划单列(非省会)城市里面排到了前列(武汉,杭州这种具有交叉线路的城市就不去提了,只是把大连还有青岛等甩在了后面),接着就看看,宁波能不能拥有一条跨海铁路或者是甬金铁路,目前来看,甬金铁路希望比较小,因为金温客运专线已经开始动工,接着就看看,宁波在最近几年因为一个无为的领导造成的flop能不能多跑跑部委,争取一些大项目,毕竟发改委的头子还是宁波人。接下来铁路方面,一个能够切实落成的期待就是2017年杭州南站(萧山站)完工,杭甬线能够正式接入杭长(沪昆)线,那将是更大的利好。

公路以及航空。生活在宁波,对于公路还有航空的感触最少,但是却是两个极端。公路包括公交系统,我认为宁波的公交系统在全国绝对可以排到前十位,无论是福利优惠还是路线设计。学生卡三折,普通市民卡六折,一小时内换乘免费。从线路来讲,宁波城市算是中等,公交公司也有三四五六家(市六区),基本上换乘一次就能解决问题,除非你是从鄞州要到江北慈城或者北仑什么的,另当别论。
最想让我吐槽的航空来了!因为有同学的父母是在航空公司任职,所以也会了解一些情况,虽然长三角航空公司众多,竞争激烈,有上海机场集团的两个巨无霸,全国第十杭州萧山,江苏第一南京禄口,但是宁波也不应该现在年客流量都没上一千万啊。以宁波的经济实力,还有居民消费水平,这绝对是不合理的,要找理由,有一部分旅客(尤其是慈溪余姚),习惯于走上海浦东和杭州萧山,毕竟班次更多。再之,就是执政者对于航空产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宁波喊了也做了很多年大海运,却一直没有突破小空运的格局,这是一个遗憾,希望等栎社机场的新一阶段的改扩建工程完工以后,宁波机场能大上一个台阶。ps:说句不好听的,宁波机场和其他的大机场(至少是同等经济量级的城市)比起来,在规模上甚至像一个“乡下的汽车站”,算了不说了,都是泪,总是希望它可以越来越好~

二。宁波是否宜居。
前段时间,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结果再次出炉,宁波“四连冠”的成绩在全国应该都是数一数二的。一个可以拿来与之对比的数据,是很多省会城市例如武汉、南昌都是历经千辛万苦,今年才第一次评选上榜。  今年,武汉搞出来的什么幺蛾子啊,背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进行抽查,还有全民短信?这确实也是需要全体市民一起努力,去争取城市的荣誉,但是通过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也不是能够长久,不信我们可以看看下一次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中是否会有这些城市的名字。
反过来看宁波。好像从我小学开始宁波就已经是文明城市了,而且真的很难感受到什么时候会有国务院的专家调查小组来视察或者是来巡视之类的最多就是小学时候老师提一下要我们在路上如果碰见有人问我们关于文明城市的问题,都回答得好一些罢了,从来也不会有什么“文明城市行为规范”这样的硬性规定。
宁波为什么可以连续蝉联四届呢?
首先,宁波的基础设施还是非常不错的,就算老三区新村一类的八十年代建成的老社区,都会有定期的外墙粉刷以及改造工作,以我读小学的丹凤新村为例,从中兴路上的大门进去,有叶如棠题写的小区名字,绿树成荫,小区里面有一个丹凤公园,老人下棋、锻炼、孩子嬉闹,其乐融融。楼宇的排列也是很有特点,错落有致。但,老小区也有不足的地方,比如,车位不足,早晚停车的时候会造成拥堵,小学也是用地不足,已经经过了几次改扩建。当然,这些设施在这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建成的小区,不可谓不好。宁波基本上所有的新村,我想都是这样的配置,至少在我了解的江东区是这样。
基础设施里的交通,我上一部分已经说过公交实惠而且便捷。现在说一下主干道,宁波最中心的主干道应该是中山路,名字没什么特色,看着样子也没什么特别的,两边都是商业街,别无二致。但是,听老师说起,中山路经过拓宽,曾经有“浙东第一街”的名号(也许不对,希望有了解的知友予以斧正)。而另外一条百丈路,也许不太出名,可是百丈路与海曙交界的奉化江上的灵桥应该是挺有名气的,1936年由德国西门子公司负责建造,七十年期满的时候还收到了西门子公司发来的商函。可惜灵桥由于多次被江上的挖沙船冲撞,几年前就只能允许四座小客车通行,而且采取单双号限行措施,现在则是在大修。估计,大修完毕,灵桥的实用功能会进一步的下降,毕竟它也是一座老古董,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感觉挺可惜的。桥梁的生命在于使用,现在供起来,不知道桥本身是高兴还是叹息。
老的不说了,讲一点近十几年的。鄞州区应该是市六区里面最有钱的一个区,否则当初宁波也不会费大力气进行撤县设区,改鄞县为鄞州。现在鄞州唯一还有鄞县印记的应该就是有鄞县大道了,1999年建成通车,双向六车道,应该也算有远见,虽然现在还是会发生拥堵,而且堵得有时候真的想挠墙,跳下车来自己走。
基础设施再讲一个非常小,但是给人印象特别加分的。宁波公共厕所很多,而且都不收费,从十几年前我第一次来宁波就觉得这个特别棒,那时候基本上其他城市上一个厕所都要收个三毛五角的。

宁波人也好啊,我看到其他回答里面,有人说宁波人人品不行,我想扇你好嘛!我看是你人品不好,遇人不淑,碰见的都是不太好的。我来讲一个故事好了,我初中的英语老师,家里挺有钱(也是一个中等企业的老板娘吧),初一进去的时候她开的是卡罗拉,初三就换成了宝马三系(就是这么666)。人非常好,上课举的例子非常有趣,比如时态的时候,in1988,我们猜她是1988年结婚的;in 1965我们猜她是1965年出生的(事实上也确实);车牌号好像也是有特殊意义(宁波当时是可以自主选择车牌号码,可能要出钱罢了)也经常会讲一些教育孩子过程中的新的和体会,我们班的同学都还挺怕她的,她女儿是我小学的直系学姐,只不过后来去了蛟川镇中一路到了北大,再说下去估计学姐都得被扒出来了= =
为什么提到她呢,我想说明一个事情,就是宁波人有了钱,并不就会蹲在家里享清福,或者打麻将这样,而是依然有自己的志趣所在,开着宝马奔驰来学校教书的教师在宁波不在少数。
宁波乃至浙江,有了钱,第一个肯定是投入教育,小孩子的教育最重要,尊师重教,很少看到新闻说什么宁波的家长对老师不礼貌什么的,相反,家长会上老师都是被围起来的吧,课外补习也发展得很蓬勃,涨价挺厉害的,至少我从小学到高中,价格翻了挺多,但是有价有市呗。

在介绍一些我觉得挺不错的去处吧:天一阁以及月湖(妥妥的,市中心贼噶好的去处)、鄞州新城区(在我看来还算是建设的非常不错的城区,02年撤县设区至今,发展很快,尤其是鄞州公园以及宁波博物馆,强烈推荐,宁波博物馆,建筑很有特色,虽然展品不咋的)、老外滩(开埠最早的外滩1844年,别说什么上海了,阿拉这是顶早的~还保留了一些建筑)、北仑港(虽然是个工业地方,但是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例如传送履带上的红色粉末是铁矿石的痕迹,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当然,周边的郊县旅游景点多一些,奉化(溪口,老蒋故里)、宁海(温泉,没去过,不知道真假)、象山(尤其是海岛,如果觉得嵊泗太远,象山离岸的渔山岛还有其他岛屿都是不错的选择。)、余姚(河姆渡遗址,七千年前的稻作遗迹),近几年好像还流行起来了慈溪的杭州湾湿地?据说不错,不过我没去过)。

三。繁荣的民营经济。
宁波真的还有挺多我觉得值得研究关注的企业:雅戈尔、杉杉(别只以为以上两家就是做西装的~)宁波城投,这些年也出了挺多项目、银泰(虽然总部在北京了,宁波的收入贡献还是很大的比重)
等我以后精力充足一点, 了解的深入一点再来吧,毕竟半桶水也是会洒了~

先给个总评:宁波,经济不错(有点露怯,这几年有点疲态),人民生活舒心(这个最重要),好!

最后给大家看一下王澍设计的宁波博物馆的照片:宁波真的有很多王澍的作品,风格各有不同吧:宁波博物馆、宁波美术馆、鄞州公园五散房。

谢谢大家的赞和感谢~
@Warren Lu 感谢学长~(虽然你是效实,我是宁中 =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多德德多w 发表于 2020-8-2 13:3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反正下辈子还要当宁波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JESUS60 发表于 2020-8-2 13:4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宁波的第七年,已经发现了许多问题,经历了许多我不喜欢的事。如果还要说喜欢这座城市,还不如说是因为怀念自己在这座城市度过的一些日子,还有那些认识了很久的朋友。
原答案
宁波学生公交卡三折,一般只要六毛钱,一小时内换乘免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不是猪滴猪崖 发表于 2020-8-2 13: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在另外一个问题里回答过了,现在被邀请,那就再重复回答一遍吧。
链接:为什么宁波的发展会比杭州慢那么多? - 知乎用户的回答

本文原创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宁波人物”
微信ID:ningborenwu
这里有最犀利的观点,这里有最有趣的人物。

正文

前言
许久以来,就想写一下我生活的这座城市,一个曾经想为她终老一生的城市。财经人吴晓波先生,一位栖居杭城的宁波人,称在这时代的杭州有着繁华的忧伤。而这时代的宁波人,则在落寞的风中捧起的一掬掬忧伤。

异乡人的选择
宁波和杭州,这两个近在咫尺的城市,是曾经许多学子面临的抉择。当年,在杭城工作的表姐力邀我也加入这个城市,进她所任职的一家全国著名期货公司。虽然自古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但看到却是“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她衰落的模样,让每一个向往天堂而来的人,都有些失望地轻轻发出一声叹息。

在等待消息期间,又去了宁波招聘会。到达时,正是这个城市从睡梦中刚刚醒来。坐在出租车上,打量着这个陌生而又靓丽的城市,其实,这是我母亲的故乡。突然在在薄雾中,看见一群白衣老者正神情淡定地打着舒缓的太极拳,让弥漫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多了一份沉静而安详的气质,莫名间对这座只来过一次的城市,有了一种归宿的感觉。  

大发展中的宁波,果然机会更多。招聘会上,既有众多民营企业,也有许多政府机关招兵买马,求才有些如饥似渴。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对于科班学子还是比较容易之事。虽然没有被杭城那家期货公司录用,但鲁冠球先生的公司却发来录用函。这让我面临着走向社会的一次重要抉择。在宁波的亲戚说,杭州已经发展到顶峰,而宁波城市还在快速发展中,迟早要超越杭城。结合两城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判断深以然。

那个时代,正有无数异乡人怀揣梦想,孔雀东南飞。从开始时的农村农民,到莘莘学子,再到科研工作者、大学教师、机关干部。我所在省城数所高校的许多老师来到宁波,参与这个城市第一所大学的建设。

我曾经遇到一位同乡,他原供职于一家位于省城的著名中美合资企业,美国母公司更是家百年企业,电视上经常见到该公司广告,合资企业却因为种种原因倒闭,他与另外十多个技术骨干被宁波一家不见经传的民营企业全部挖来,这家企业的名字真的叫“黑马”。我们惊讶宁波民企的发展速度,许多昨日还默默无闻的企业,突然一朝冲出成为行业内的黑马。这是九十年的宁波民企“黑马群奔”现象,造就了宁波不同于苏南模式的活力。

在这座城市,结识了许多成功人士,他们早年曾经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或海外工作,转辗来到宁波,在这座活力四射又有着悠久商业精神的城市,寻找到适合的创业土壤,成就了一番事业。又找到真爱成了家。不少新宁波人爱屋及乌,对这座城市历史人文的熟知、研究和热爱程度,甚至超过了许多老宁波。

这个座城市,因为众多异乡人的汇聚而空前繁荣。每个创业的新老宁波人,都有着一段有故事的人生,宁波城市因此而变得更有故事。

时代先机的骄傲
那时的宁波人,有着放眼天下的风发意气。九十年初的宁波,借最早开放的先机,经历了十多年的迅猛发展,积累下较丰厚的家底。

当时的主政者有着名校建筑专业背景(点击这里进入传送门),建国以来,这个城市第一次大规模城市建设实施了。一个现代化靓丽的沿海开放城市,让每一位到访的外地人发出由衷的赞叹。

那个制造业唱主角的时代,宁波经济在跑步前行,工业产值在九十年代中后期迅速超越杭城。最好的时候,宁波与杭州的财政收入差距不到二十亿。与经济发展同步的是,宁波政府机关干部的收入快速增长,在省内各地市列第一。省里各部门对宁波总是高看一眼,对能干、内敛又富有创新精神的宁波人充满好感,创新试点喜欢放在宁波,调研经验喜欢往宁波跑。

那时候,宁波的男人到省城为官,女人们几乎都不愿意随杭,因为宁波城市干净漂亮,空气又好,还可以吃到新鲜的东海海鲜,生活更滋润,干嘛要到又旧又破的杭州生活。宁波的成绩,让老大哥陷入尴尬,杭州仿佛成了没落的富家小姐。杭州人在宁波人面前,已经变得有些诺诺附言。

回顾改革开放之初,宁波得到总设计师的眷顾,小平先生讲了那句“把全世界的宁波帮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精典之言。国务院专门成立了由国务委员谷牧同志任组长的国务院宁波经济开发协调小组,对一个城市专设如此高规格的机构,这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罕见。宁波先后成为沿海开放城市、副省级城市成员,后又成为全国第十个计划单列市,搭上了每次的政策船。

小平同志关注宁波,是因为地处沿海,也因为私交密切的包玉刚先生,以及海外影响力极大且财力雄厚的宁波帮,也或许有对小蒋先生执政台湾的思量。海外宁波帮回乡或投资办厂,或捐资助学,宁波大学就是在世界船业大王包玉刚先生倡议下,并由众多宁波帮人士捐助下建起来的,弥补了一个城市没有一所高校的遗憾。宁波没有辜负那个时代和小平同志的厚望。

宁波人血液里流淌着经商的细胞复活了,市场经济大潮涌动中,宁波乡镇企业遍地开花。

上海国有企业工程师周末往返于沪甬之间,私下承接起数量众多乡镇企业的技术指导,赚了一份比本职收入更丰厚的外快。雅戈尔、杉杉、罗蒙等一批知名民营企业已经崭露头角。条件极为优良的宁波港,与蓬勃发展的本土制造业相结合,让宁波外贸行业异军突起。

与高调的温州人不同,浙东学派“经世致用”思想浸润下的宁波人一向有着低调务实之风。九十年代初,社会不同思潮激烈交锋,在中国思想界、政治界还在争论姓资还是姓社时,在一股股对温州模式否认的声音持续发酵时,宁波人仿佛置身世外,悄然地对国资进行了一块彻底的革命,将优势行业组合成若干国资集团,其余大批国企转为民营经营,推上激烈竞争的市场。

在国内很少有城市试水时,宁波果敢地成为第一批彻底取消了实物分房、市场化运作的城市。九十年中期,宁波许多家底丰厚的乡镇已经免征农民祖祖辈辈上缴的“皇粮”,而直到2012年中央才提出全国性取消的政策。

接下去的年份,主政继承者高屋建瓴,又出大手笔,推出了以人才、科技、教育为重点的一号工程,力图用一系列优惠的政策引导,把宁波打造成全国人才科技聚集的高地。同时,打破城区窄小空间,实施城市历史性的东扩计划,力争再造一个宁波新城。

小时候,家中有本有些泛黄的七十年代全国地图册。经常翻看的我清楚记得,安徽和江苏当时符合大城市标准的城市不下六七个,而浙江仅有杭州在列,而母亲的故乡宁波,还仅仅是一个小城市规模。当年,离开母校准备赶赴宁波时,许多熟悉的师生居然都不知道宁波在哪里。

而就在这二十多年,宁波完成了历史性的跨越!那时,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寻常百姓,所有人都相信,宁波全面超越杭城,只是个时间问题。

近代宁波的起与落
近代的宁波,曾有一段非凡的辉煌,经济上崛起了名闻海内外的宁波帮,政治上又出过蒋介石为代表的一批历史人物。

近代宁波的崛起,或许与一个小人物的偶然事件有关。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攻陷了宁波府隶属的定海,清军小头目穆炳元不幸被英军俘获,但随后的日子,机灵的他向英国人学会了英语和贸易,也获得了英国人的高度信任。上海开埠后,英国人将上海的贸易全权委托给他,穆炳元恐怕是近代担任洋买办的宁波第一人。或许,在当时正统儒家眼里,这段发家史并不光彩。而此之前,骄傲的乾隆皇帝关闭了包括宁波在内的所有中国大陆口岸,只留广州一地经营对外贸易,广东商贾依靠独家优势,赚得盆满钵满。而外强枪炮下的五口开埠打破了这种格局。

定海人穆炳元在上海站稳脚跟,先是定海同乡投奔他而来,尔后是大批宁波府的镇海人、慈溪人、鄞州人等纷纷奔赴上海滩。    此时的徽商,虽头顶煌煌六百年天下第一商帮的光环,但历经清政府盐业改革重创、太平运动战争摧残,此时地位已芨芨可危险。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咄咄逼人,身居杭城的徽商领袖胡雪岩,肩扛着世人赋予的中国首富和首善双料美誉,则毅然选择了与宁波帮截然不同的道路,与洋行开展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丝收购大战,销烟过后一败涂地,从此徽商一蹶不振。或许,对于这个已蜚声海内外亦儒亦贾群体,选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对抗,是其儒商个性使然。

“沉舟侧畔千帆过”。在大批江浙商人的推动下,上海居仅用十三年时间,就一举将广州从数百年稳居的对外贸易老大宝座赶下。而审时度时的宁波人,借力大上海的平台,超越了同样依靠口岸贸易起家的广东商帮。上海滩宁波人的生意经唱遍了大江南北,严信厚、叶澄衷、虞洽卿等一批宁波人成长为中国商界呼风唤雨级人物,侨居甬城后转往沪上发展的徽商后人周宗良,也以宁波商人的面孔,成为富可敌国的中国油漆和金融界的双料大王。

一个流传了数百年之久的“无徽不成镇”的传说,也已悄然变成了市井口中“无宁不成市”的另一个神话,宁波人坐上了天下第一商帮的宝座。

历史已经证明还必将证明,有时候,对于一个人,一个群体,乃至一个城市,一个民族和国家而言,选择发展道路有时比奋斗更重要,因为这决定你所走的路是否顺应历史的潮流。在每一场剧烈的社会大变革中,这种选择更具智慧,更会决定命运的或跌宕或起伏。

这时代的宁波,因为宁波帮和委员长,而成为中国最耀眼的商界和政界双料明星城市。哪怕是因战时失利,委员长无奈引咎下野回到故里,在剡溪边作闲云野鹤状,那个小小的溪口,仍然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然而,建国后很长一段时间,宁波一直处于沉寂状态。因为宁波帮人士大多迁往海外,带走了巨额的资产。因为偏安孤岛的蒋委员长一心想打回大陆。宁波变成了国共两军对垒的海防前线,变成了重兵把守的城池。也由于这个因素,在主要依靠国家投资的计划经济年代,国家对宁波几乎没有象样的投资项目。每一个城市,如同人生一样,总是在起起落落中行走。

弯道竞争中的迷失
               世纪之交起,宁波的经济还在巨大惯性中快速发展,而一些迹象已经显示出危机的征兆。劳动力成本的持续大幅度增加,越来越让宁波制造业的车夫们不堪称重负。在房产高涨的时代,几年辛苦办企业的收益,还不如买两三套房屋赚钱又快又轻松。那些制造业起家的企业耐不住行业的辛苦和寂寞,纷纷涉足房地产,并逐步成为主业。

虽然宁波与杭州、武汉、深圳等城市,几乎同时提出建设电子信息化产业的目标,但实质性的措施并不多,几乎无建树可言,更没有如杭州、深圳催生出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因为宁波有临港工业的优势,有着规模庞大的重化工产业群的支撑,对于经济转型的热情并不高。

虽然宁波有重视基础教育的深厚传统,有多年稳居全省高考状元的镇海中学,有百余位宁波籍两院院士,但本土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并不多。九十年代的宁波,街头报刊摊居然连份参考消息也买不到。这些年虽然兴办和引进了不少高校和研究所,但与同类城市相比,高等教育和研究力量薄弱的短板非常突出。

虽然曾经许多老革命从四明山红色根据地走出,让宁波在省里乃至中央有丰富的红色人脉资源。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人已经老去,在中央和省里替宁波说话相当份量的人所剩无几。

更不幸的是,由于后续的政策左右摇摆,城市东移战略搁置下来,一拖再拖,拖成了黄花菜。本以即将实施的机关车改方案束之高阁,直至拖成十年后与全省各地的同步曲。宁波公务员的工资从全省的第一,跌落成与省内三线城市丽水同一档次……宁波,前进的步伐明显慢了下来。

原本事事敢争天下先的宁波人,变得了瞻前顾后、畏手畏脚,不居前阵者奉为主政法宝。虽然也出了一个王国平式子承父业的能吏,用一县之力再造了一个南部新城,但毕竟不是主政宁波一方的主官,无力改变宁波整体发展进程。

一个曾经是全国学习的靓丽海滨城市,却成了主城区的道路几乎年年修,年年破。曾经号称浙东第一街的繁华中山路,在破破补补中经历了“八年抗战”,多少沿街经营数十年商家在辛酸中无奈关门转让,整个城市商业业态被破坏得七零八落,体无完肤。许多宁波官员深有感慨,到欧美国家考察,觉得宁波城还过得去,而到了中西部许多城市,已经无法相比了。

一个曾经美丽的海滨城市,因为重化工基地的定位,造成沿海化工企业密集,东至北仑、镇海,南至宁海、象山,北至余姚,每地都建有规模巨大的电厂。

多少宁波人可曾想到人口只有北京三分之一的宁波,年用煤量比之高出一倍。发电厂和化工区域,对周边的海洋环境影响是巨大的,许多以小海鲜而闻名的临海小镇,现在小海鲜少了,也不敢吃。原本依偎着广袤的大海,沐浴着清新的海风,相比许多城市,我们的天曾经是那么蓝,山是那么绿,却在短短十年间,迅速恶化成雾霾经年累月笼罩的城市。

镇海,曾经那么安静而清新的宜居小城,如今空气里长年飘浮着异样刺鼻的气味。那场数万人参与的PX街头散步,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只是许多热爱个城市平和的人们,积郁已久的一次总爆发。

    所有城市新建火车站均拉开了与城市的距离,而宁波,却有一个让普通人都无法理喻的离奇规划,巨额投资居然在中心城区留下永久的交通阻瘤---火车南站。

地铁开建以来,且不说有识之士担心的巨大财政窟窿已经隐现,单说另一个最明显的是,每年台风天气一来,城区四处汪洋一片,低洼地的百姓以泪洗面,行路者叫苦不迭,仿佛回到看天吃饭的农业社会。地处东南沿海的宁波台风天气是平常事,怎么这些年来内涝变得那么严重?    那是个弯道竞争的时代,因为宁波的碌碌无为,落伍了。

双城之间的赛跑
杭州与宁波双城之间,相距不到二百公里,从古自今互动频繁。南宋时,连接着都城临安和明州的浙东大运河,是王朝最繁忙的黄金水道。虽然临安是南宋王朝的新都,但明州却是宋王朝最为倚仗的港口贸易城市和经济重镇,著名的状元宰相徽州人吴潜先生,一度以副宰相身份主政宁波,这是宁波历史上政治地位最高的时期。面对金军大举进犯,朝廷还一度动了迁都明州的想法。随着史浩等一大批明州官员进入朝廷权力中枢,临安的朝堂上,明州人成为最为显赫的群体。

明代,宁波是帝国对外贸易的最重要港口,一度是屈指可数的钦定对外贸易港口。朝廷在宁波所设立的市舶司,掌管着江浙闽诸省整个东南沿海的海事权。即使是保守的海禁年代,富于冒险精神的徽州商人和宁波子弟,共同将小小的双屿和六横岛建成了十六世纪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港口。那时的宁波,积累了足以傲视杭城的财富,以及远播欧亚的海商名气,积淀了延续至今深厚的商业传统。

如今,连接两地的杭甬高速仅需一个半时程,是全国最繁忙的高速。高铁时代更将时间缩短至一个小时。两地的明争暗较是必然的,正如上海人对血脉相连的宁波人每每到访一定是客气有加,而一旦涉及两地港口合作事宜,只剩下公事公办的面孔。   这个时代的两城之争,杭城幸有父承子业、愿意为她终老一生的王国平,杭州人在这个带着对家乡感情主政者的率领下,牢牢抓住了弯道超越的机遇,在新经济构建、传统产业升级和城市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杭州人的腰杆挺了起来,自豪之情逸于言表。   而宁波恰恰相反,城市发展缺乏整体明晰持续的战略引导,除了打通几条断头路,建了几段沿江景观,提出海洋经济强市概念,实在乏陈可述。海洋经济刚提出,本地媒体立即是连篇累牍宣传海洋经济的辉煌成果。

而对于三千年来一直居宁波下辖的舟山成为国家级新区,对于总书记过甬而不驻足,对于今年的宁波人居然过了一段没有书记和市长的日子,宁波人的集体失落已经到了极点。

优越的经济条件,似乎使宁波人身上的冒险和气魄消失了。在宁波各大综合批发市场打拼的,几乎都是台州、温州等外地人。中科院宁波材料曾经主推的归国科技人员主持开发的石墨烯新材料项目,发现石墨烯者获得诺贝尔奖,这是个风险与机会并存的巨大市场,好几家本土企业集团都来谈过,但都持观望态度,最终项目花落上海华丽家族。市领导知道后非常不甘心,经多方协调后才将生产基地放在了宁波,但主人已不是宁波人了。    在这场还远未见底的经济严冬中,偏重实体产业的宁波,总体情况比浮躁的温州要好得多,但仍然大批企业倒闭,更多企业正苦苦挣扎在生死线上。过去,宁波某个区对规模企业征税只到当年十月,因为已经排在全省老大,没必要再多争几个数字。而现在,面对巨大的财政赤字压力,各地用尽一切办法征税,似乎到了杀鸡取卵之地步。

面对后G20时代杭州的巨大光环,宁波人整体上似乎已经失去了拼比的勇气。甚至有人撰文说,历史上宁波从不曾超越杭城,现在的差距并不是历史上最大的。精神上的溃败只剩得哀鸣。

寂寞年代弱弱的企望
今年,有关宁波的坏消息仍然接踵而至:今年上半年出炉的全国副省级城市的经济数据表明,宁波大多数经济指标排名靠后。在刚颁布的国务院对长三角城市的规划中,明确将杭州、苏州、合肥、南京作为一个层次,而无情地将宁波划到下一个层次。

最近一波全国房价疯狂中,那些重点城市甚至是合肥无一不是房市重新活跃,而宁波依然平静如水,虽然我们希望房市平稳,但这种过度的平稳是否真的预示,人财物的汇聚已经与宁波渐行渐远了吗?!这一切的一切,真切地说明宁波不仅与杭城差距的日益扩大,对于原不入法眼的城市,我们随时面临被其超越的尴尬!宁波的反思,应当是政府、企业和民间的集体反思。十多年前,面对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区域迅速崛起产生的冲击,深圳官方没有遮遮掩掩,深圳上下热议那篇很尖锐的《深圳你被谁抛弃》的网贴,政府首长还与当事人见了面。事实上正是这种高度的危机意识,激励了深圳人不懈怠。

如今,深圳正崛起一大批世界级的民族产业,展示出超越上海的态势。宁波,缺乏的正是这种危机意识,有的是一片形势大好的赞歌。本土宁波人骨子里的阿拉宁波什么都好,连卖个小菜只要宣称是本地产的,居然就能卖个好价,这种无知的小家气在细微间处处体现。   今天,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时代,国人有必要重谈“实业救国”、“实业兴市”。在国资、外资和民企三种经济模式,宁波恰有许多城市不具备的庞大本土民营企业家群体和制造业的传统优势。

诚然,国内实体产业受到电商严重冲击,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然而靠假冒伪劣堆砌财富的淘宝时代正在过去,大众消费者要回归对商品品质的理性诉求正在来临。目前,本土民营普遍面临第二代接班,他们通常受过良好教育,有着不同父辈更广阔的视野。如何重塑宁波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获得新的发展优势,是我们要做的最主要课题。而在现实中,由于政绩考核因素,各级政府更热衷于短平快地引进外地、海外的大企业,热衷于对国字头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的项目感兴趣,这个当然也重要,但绝对培养不出扎根本土实现经济腾飞的民族产业群体。

当年宁波的繁荣活力和今日深圳的高速发展,不正是依赖于一大批本土民营企业崛起。那种过度依赖国字头企业的经济模式,如今已让上海倍尝苦果。    城市发展的根本,取决于究竟有多少海内外最优秀的人才愿意落户扎根。八年前,与甬上几位企业家回故乡,参加省里举办的商务活动,晚宴上恰与深圳六位同乡商贾同桌,一交换名片才知道,除了会长是部队转业现为一家集团公司董事长外,其他五位或为海归、教授或为博士后,均创立了成功上市的高科技企业。虽然宁波也有若相似成功的朋友,但在数量上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其实,到过深圳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没有文化根源的城市,但有着高度的包容性和极浓厚的创业氛围,还有一线城市罕见的蓝天。    宁波要具备吸引四海精英的落户,取决于高效的行政效率,良好的创业氛围,优美的城市环境,浓郁的人文气息,优良的空气质量,包容的现代文化等综合要素……而宁波的老底子有着丰厚人文历史,远未把这种丰厚能否转化成今天让新宁波人爱她的城市文化。

我们许多本土的宁波家庭,至今抱着“嫁人只嫁本地郞”的旧习,以至外地郞伤心、本地大龄怨女成堆。如今的宁波官场习俗也变了,男人去省城杭州为官,女人们必然亦趋亦步,因为沉沦过的杭城又重新变得美仑美奂。异地来甬的官员,却极少会将家安在宁波。我们不少创业者的事业虽在宁波,但家仍然安在杭城、上海或北京。这对宁波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政府习惯于搞那种动辄组织千名干部入企的轰轰烈烈形式,或那种每年度例行的蜻蜓点水式的走访,并非企业渴盼,解决不了、发现不了深层次问题。我们经济官员,熟悉经济发展的宏观政策的多,而熟知企业微观发展的人才极少,因为这些官员极少有民企工作的经历,最好的情况也只是在国企工作的履历。所谓政府经济研究机构的专家,往往是从象牙塔直入机关,这种坐而论道的研究水准,往往停留在给领导写写讲话稿的水平,怎么可能产出高水准的实用政府政策。

我们城市的机关干部结构,转业干部往往占到一个单位一半甚至更多,并不是说他们不够优秀,但毕竟是半路出家,挤占了本可以多招些的专业人才。起来越多的机关喜欢将精力放在务虚工作上,放在上级喜欢的所谓创新,放在应付各类考核达标……    面对这一切,宁波人最需要的是揭开自欺欺人的面纱,多些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勇气;少些躲避体制上种种弊端的惧怕,多些直面问题、壮士断臂的举措。少些看客、过客、政客,多些“直把宁波当故里”经世致用的务实官员,大力出台吸引愿意为她终老而落户的各路精英的力举。

中国的经济已经进入充分竞争的年代,跑要政策就繁荣一地的时代已经结束,东北振兴计划的失败就是一例。能够改变宁波命运的,只能是宁波人自己!    不在沉默中爆发,只能在沉默中继续沉沦!这时代的宁波人,你还会心甘沉沦吗?!

没错,我是宁波观察家,我是宁波人物。

关注宁波人物,这里有宁波最犀利的观点,最有趣的人物
ID:ningborenwu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 ...

...

Powered by Discuz! X3.4© 2001-2013 Comsenz Inc.